以傳統「亂彈」為生 小村年賺600萬

距浙江永嘉縣城約兩個小時車程的應界坑村,這個3000多人的小山村,竟有七個劇團,其中300個村民以亂彈為生,一年能創造600萬元的收入,佔村裡年收入近三分之一,在各大文藝院團不景氣的大氣候下,這是一個奇蹟。

今日早報報導,「亂彈」是中國傳統地方戲的一大劇種,浙江有紹興、金華和溫州三大亂彈。「溫州亂彈」始於清代乾嘉年間,是南戲故鄉溫州如今僅存的本土劇種,唱腔高昂粗樸,念白由溫州話和普通話結合而成。

應界坑村是個亂彈王國,隨便哪個村民都能哼上幾句。那裡最流行著一句玩笑話:「應界坑的公雞打鳴,都帶亂彈腔。」

57歲的村民麻陸雲唱了快40年的戲。2007年,麻雲陸跟幾個唱亂彈的老藝人用私房錢辦了永嘉溫州亂彈傳習所,他現在是傳習所副所長兼傳習所亂彈劇團團長。「村裡有七個民營劇團。其中六個是亂彈劇團,另一個木偶劇團唱的也是亂彈。村裡大小戲臺有六處,都是有歷史的古戲臺,曾容納過3000多名觀眾,那時候戲迷大多是從周邊地區翻山越嶺過來看戲。」麻雲陸說,現在他們在外面演出多,以溫州、麗水、福建為主。

「傳習所的劇團,一年能演400多場,一場3000元左右,一年收入有100萬,劇團有48人,一般演員一年能拿到2萬元工資。當然,演出多的演員收入會再高一點。」2008年,七個劇團年收入超過650萬元。

隨著時代的變遷,亂彈也遇到傳承問題。「現在台上的都是60後,年輕人對亂彈的興趣越來越小。」據報導,亂彈是個絕活,因為沒有劇本、沒有曲譜。劇目都是一代一代言傳身教下來,沒有劇本可依。要傳承就必須把84本傳統亂彈戲和新創的36本戲整理出來,讓後人「有據可憑」,讓原汁原味的溫州亂彈得以流傳。

報導指出,為了把「手抄本」變成鉛字,麻雲陸等十幾個農民,你3萬、我5萬地募集資金,買了電腦,請人打字,又請了專業的人來核對曲譜與唱詞。麻雲陸說,光請人、買電腦等,就已經把幾個老藝人口袋掏空了。現在最困擾他們的是,這100多本戲全部都整理好要出版了,可他們再也掏不出錢了。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