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禁止中文出版物夾帶英文用詞(圖)

中國新聞出版總署最近宣布,為保護中文的規範純淨,禁止在報紙、雜誌、書本及網站等中文出版物中夾帶英文用詞或英文字母縮寫,違反指令的出版單位將受到行政處分,有關規定引發部分業內人士的批評。

根據法新社發自北京的報導,今天中國新聞出版總署借由媒體公布了這項於週一頒布的指令。根據這項指令條款規定,越來越多使用英文的縮寫,嚴重損害了漢語的規範性和純潔性,也破壞了和諧健康的語言文化環境,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因此中國當局頒布命令,禁止在中文出版品當中夾帶有英文用詞及英文字母縮寫,同時也禁止創造一些非中文、也非外文、語義不清的詞語。規定還指出,違反這項指令的出版單位將受到行政處分,但沒有明確指出將受到什麼處分。

目前中國媒體經常使用縮寫詞,如:美國籃球隊NBA、國內生產毛額GDP,以及消費物價指數CPI。

不過,新聞出版總署的規定也保留了一些空間,規定在必要時,一些外文詞彙在有中文翻譯或中文解釋的情況下可以使用。

法新社的報導指,根據英文版「中國日報」的進一步說明,人名及地名同樣也需翻譯。該報引述了一名北京出版社負責人對此禁令措施的批評。

這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負責人說,「保護中文的用意是好的,但在現今全球化的時代,一些如代表世貿組織WTO等的英文縮寫廣泛被讀者接受,要取消它們,似乎做得過頭了。何況在人們的談話中,經常使用這些英文縮詞,這項規定會把書寫語與口語的距離拉大。」

評論認為,這是中國當局權力部門在崇尚權力、掌控民眾思維之外,更進一步企圖掌管話語的表現,擔憂中國經濟壯大後,官員逐漸走向封閉、排斥外來東西,更甚者認為外國應該學中國。

根據有關統計,每天都有一個中文單詞進入英語使用區,並沒有由此造成恐慌和不良影響。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