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老人公辦養老院住不進民辦院住不起(圖)

 2010-12-21 09:5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撿工人日報報導,冬日暖陽映射在香山腳下,連續的寒潮天氣過後,北京的氣溫已開始回升,這也讓香山周圍又恢復了往日的喧囂。但這一切,與香山附近一家養老院的老人們似乎並無關聯——他們的世界一切都是安靜的。

李鳳清老人的老伴拄著枴杖安詳地坐在愛慕家養老院的坐椅上,這位83的老人已經開始失憶,只是偶爾,他才能夠想起當年南下廣州造槍造炮的烽火往事,大多數時候,他就那樣靜靜地坐著……

兩位形影相吊的老人背後是一組日益龐大的數字:截至2009年,中國60歲以上的人口已達1.67億人,佔總人口的12.5%,佔全世界老齡人口的1/5,成為世界上唯一老齡人口過億的國家。據預測,到2035年,每兩位老人,對應僅有1名孩子。老齡人口的迅速增加,對中國的社會保險、醫療保障及社會倫理等方面都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中國的養老現狀令人堪憂,僅從城鎮養老院嚴重不能滿足日益老齡化的需求就可窺見。私人養老院費用昂貴,公立養老院嚴重不足,家庭養老問題諸多。住不起、住不進、住哪裡,正成為城市老年人的養老心病。

記者在採訪中感受到,在今後的一段時間,如果養老困局未能尋得破解,最浪漫的事,未必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住不起——

民營養老院環境好,但是價位太高


位於香山腳下可仰望整個景區的愛慕家養老院已成立兩年。是北京地區規模比較大的民營養老機構,比較具有代表性。 12月17日下午,記者走進了這所養老院。

置身其中,時間凝固了一般。看上去,這裡更像是一個度假會所。兩棟洋房式的賓館樓窗明几淨。在一個樣板標準間裡,擺放著兩張席夢思床,中間是一個臺櫃,上面有固定電話,還有一個緊急感應器。壁挂電視,空調、衛生間,還有一個陽臺。可以說,賓館裡有的這裡一切都有。

工作人員劉婧梅告訴記者,這樣的一個房間,一個月要5000多元,還不包括吃。這裡有兩名大夫和一名護士專門負責老人的健康,每天都要給老人測量血壓等常規身體指標。一天24小時都有專人值班,他們會緊盯著感應器。

這個養老院還有一個月一萬元的房間,裡面的裝潢均為宮廷風格,歐式的靠椅、壁爐,高級洗浴間,一共兩間臥室,兩個衛生間。大陽臺,獨立小院子,裡面設有搖椅。

李鳳清老人告訴記者,自己對這裡的環境和服務非常滿意,「但實事求是講,價位貴了些。」

李鳳清原籍河北,在廣州一所中心小學當了幾十年老師,他的老伴是原六機部的高級工程師,屬於離休,膝下四個女兒,兩個在廣州,一個在澳洲,一個在北京。由於夫婦兩人都是北方人,還是更喜歡北京的生活和飲食,於是回來了。

李鳳清說,剛開始來的時候住在女兒家裡,女兒女婿對他們非常好,可是外孫每天要彈鋼琴,一天大部分時間都在房間裡彈。兩個老人一則心臟受不了,二來兩人也怕打擾外孫練琴。兩位老人一天就坐在房間裡,常常大氣不敢出,大眼對小眼。

於是他們搬到了女婿在昌平的別墅裡,可是偌大的別墅裡只有他們倆和一個保姆,「湊桌麻將都湊不齊,而且老伴目前逐漸失憶,需要多和人說話。」於是李鳳清老人就找到了這個養老的地方。他們打算在這裡住到春節,尚未最後決定住在這裡。

據養老院的劉秘書介紹,這個養老院只收養具有自理能力的老人。價位在北京算中上,不能說是最高的。

記者瞭解到,住在這裡的老人都是比較高端的人群,分別來自協和醫院、新華社以及北大等高校的離休教師。

住不進——

公辦養老院床位緊張,根本住不進去


與愛慕家一牆之隔,是香山老年公寓,這是一所民政局下屬的公辦養老院。從外觀上看,環境與設施與新建的愛慕家相比具有不小的差距。當天下午,大門緊鎖,裡面鎖著一條狂吠不止的狼狗。

據住在愛慕家的老人介紹,他們第一時間想去的還是公辦養老院,因為在這些老人的觀念裡,公辦養老院正規,而且一個月不到3000元的費用也比較少。但一諮詢,根本排不上隊。

「去公辦院得排隊,床位太緊張,一排就排到後年去了。」78歲老人劉天慶告訴記者。

床位緊張是老人們提及公辦養老院難以解決問題的第一個原因,但劉天慶這位原北大教授告訴記者,公辦養老院的服務質量也是個大問題。他的獨生子目前在美國,他們也不願去美國。因此他退休後就早早住進了養老院,最早就去了位於北京祁家豁子的一家號稱樣板的公辦養老院。

「到裡面一住發現比之前想像的差遠了,我吃了他們餐廳一頓飯,拉了半個月肚子。」劉天慶憤憤地說,見個院長比登天還難,一個老人在電梯裡摔倒了,辦公室主任看都沒看一眼就走過去了。

雖然記者無法核實到老人所說的是否有誇大的成分,但是可以想像,他在那個養老院一定有不愉快的經歷。

據瞭解,北京市現有養老服務床位數不到4萬張,只佔60歲以上老年人口的1.8%,而在發達國家這個比例為5%至7%。

解難題——

中國式養老破局


劉婧梅是愛慕家養老院的一個工作人員,出生於1987年,剛畢業半年。雖然她十分熱愛養老事業,但是她自己並沒有打算未來將自己的父母接到養老院的打算。

她告訴記者,來這裡的老人都具有一定的修養,但並非都能轉變觀念,但凡是子女把父母送來的,老人普遍心情沉鬱,而自己主動來的,心情才比較平靜。

中國具有重視親情與團圓的傳統,在中國的價值觀裡,將父母送去養老院,或者老人自己選擇去養老院,起碼在目前,還不能說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儘管有相當一部分家庭並不具備家庭養老的條件。

「我不會送父母去養老院的,條件再好也不能讓去,護理人員再好比得上家人麼?」在外企工作的齊陽告訴記者。但他也知道,這樣的表態相比社會的現實更像是口號式的表態。因為他即將面臨兩小養四老這一普遍現實。他和妻子剛剛首付80萬元買了一套房子,每個月付 6000元月供後生活已經很緊張,很難把父母從山東老家接過來贍養。而且,妻子家的兩位老人也已經退休了。

「兩小養四老是未來中國最大的養老困境,」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夏學鑾告訴記者。

夕陽下,李鳳清老人叫醒了在歌聲中沉睡的老伴,她說原來設計槍炮的老伴現在記憶力越來越差,為了避免他擔心,自己經常告訴他們只花了2000元來住這裡。

「我們的住宿費只有2000元,你就別操心啦。」李鳳清大聲在他耳邊說,「咱們有房子,還花2000元住這啊。」 老伴囁吁著……

来源:工人日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