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學中文:中國人「很行」

中國人出外留學,教中文是順理成章的事兒。特別是像我這樣本來就是學語言出身、又能操京腔者,更是責無旁貸。

自到了美國,我一直在教語言。無論是教美國人學習中文,還是教中國人學習英文,我都是有教無類,來者不拒。而跟我學中文的學生,多是哈佛大學的學生、教授或其他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人。對於他們,我也要來個「因材施教」。如有的學生中文水平比較高,我就多與他練習閱讀和翻譯;有的學生中文水平比較低,我就多與他練習口語和聽力。

教美國學生,最辛苦的是教他們分辨四聲,什麼「媽、麻、馬、罵」,「八、拔、把、爸」的。在他們眼裡,這根本就沒有區別,因為英文中只有長音、短音和母音、輔音的區別,而沒有聲調的區別。在中文中,四聲的區別是可以定乾坤的。所以對於那些初學者,我時常給他們舉例說:「給爸爸吃的東西不能說成給把把(就是糞便)吃,那還吃得下去嗎?」再不就是讓他們練習一些「四十是四十,不是四十四」,「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之類的繞口令,他們就習慣了。有時候,我教美國人分辨四聲太費勁,連我自己的四聲都平調化了,講起中文來也像他們那樣怪怪的。

教美國學生學中文,是每個出國留學的中國人可以做的事,那麼我怎麼會脫穎而出呢?我的訣竅在於培養入室弟子。所謂培養入室弟子,就是採用上課、遊玩、交友的立體教學法來培養學生對中文及中國文化的興趣,把師生關係培養成朋友關係。所以上課可以不太計較時間,下課一同活動,多方面、多渠道地教導學生學習中文。

我的入室弟子雖然不多,但都學得比較認真。其中有一個王安公司的工程師,跟著我與太太學了整整五年的中文,成為我們頂要好的朋友。還有一個義大利女孩,跟著我和太太學了三年中文,對中國文化是一片痴情。這兩個學生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他們都娶(嫁)了一個中國人,可他們兩位配偶的中文都不如他們說得好,這多不容易啊!

一年暑假,我的一個入室弟子去了上海。回來後,他告訴我,他有一個重大的發現,就是中國人都很自信。我問他這是什麼意思,他說:「我在街頭巷尾發現了許許多多中國人的‘很行’,而且都是用大牌子掛出來的。」

「比如說呢?」我不明白他的意思。

「比如說」,他掰著指頭說,「有什麼中國人民很行、中國建設很行、中國工商很行、中國農業很行、中國交通很行、中國貿易很行等等。可我不明白,這招商很行、上海浦東很行和上海匯豐很行都指的是什麼呀?」

我怔了一下,然後大笑起來。

他不明白我笑什麼,緊張地問:「難道我說錯了什麼嗎?」

我憋住笑說:「你認錯字啦,那些字都不是很行,而是銀行。」

「噢,難怪呢!」他也笑了起來。

不過我的弟子說得沒有錯,中國人是樣樣很行的!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