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種小學語文教材遭到民間研究者的批評

一個名叫「第一線教育研究小組」的民間研究團體對當下中國使用較廣的三種小學語文教材的部分內容提出了尖銳批評。

「第一線教育研究小組」由全國各地30多名語文老師組成,其中郭初陽老師曾獲「全國語文公開課第一名」。

這些語文老師對當下最流行的三種語文教材提出了不少尖銳批評,甚至說這些教材「有毒」。他們的批評之一是「經典的缺失」。

作家董鼎山表示,許多經典都在古文裡,而古文是應當在中小學階段教好學好的。董老先生說,他自己常後悔小時候在古文上下的功夫不夠。

「至於說到古文,甚至到現在我還在懊悔,我古文沒有好好念,到了現在我還在懊惱。」

「第一線教育研究小組」對當下語文教材的另一個批評是「兒童視角的缺失」、「重在說教」。

董鼎山表示,對小學生要引導,但不可說教。

「怎麼可以說教呢?孩子們讓他們自由發展,你就是要引導。」

旅美學者謝選駿在談到他對當下中國中小學語文教材的印象的時候說,與改革開放前的語文教材不同的是,現在的語文教材在政治思想上更 「向傳統文明靠攏」,革命性少多了。

「共產黨覺得自己統治了60年了。它應該向執政者而不是向革命者的方向轉化。這樣它必然在教材上,尤其小學教材上做出一些調整,這個調整更向傳統的文明靠攏。著重於社會的建設性而不是顛覆性。」

「第一線教育研究小組」的相關批評引起了有關西方思想和中國傳統價值觀孰輕孰重問題的討論。

謝選駿說,這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他提出,鑒於中國要與西方接軌,可以考慮在語文教材中適當引進基督教聖經的內容。

「我首先主張中國應該把《聖經》的內容引入中國的小學教材。中國現在要走向世界、要登上世界舞臺、要融入國際社會,甚至於想領導國際社會。它應該對基督教的內容有深入的瞭解。這樣才好更平順地與世界各國,尤其是中美各國進行交流。應該適當地吸收一些聖經的內容進入小學教材,讓小學生們從小就熟悉人類文明的這一塊兒領域。」

記者:「《聖經》的中文譯本有很多版本,這些譯本語言質量怎麼樣?」

謝選駿:「《聖經》的版本英文的可能有幾百種版本,中文的也有幾十種版本。版本很多的。所以,選一些文字上還比較適合現代人需要的《聖經》譯本,應該是不困難的,在技術上是可以做到的。問題是有沒有這種眼光?」

「第一線教育研究小組」一位成員表示,應該「集合時代最頂尖的學者參與教材的編纂」。

董鼎山則表示,這些最頂尖的學者應當同時是教育家。謝選駿則說,讓頂尖學者主編語文教材在當下中國很難做到。

「在中國的現實中,它不是專家治國。它是黨治國、黨領導一切。並且這教材一定是通過國家教委根據鞏固共產黨專政的需要頒布下來的。在中國一黨專政的問題解決之前,專家治國的方法來編寫小學教材是不大現實的一個事情。」

「第一線教育研究小組」對三種語文教材的批評還有: 不能給孩子帶來更多快樂;一些課文篡改經典、內容失實,等等。對於他們的批評,網上有贊成的,也有說他們「吹毛求疵」,「攻其一點,不及其餘」的。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