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 學習原動力源源不斷(圖)

 

「植物好朝陽光方向生長;人們愛朝掌聲方向發展!」鼓勵是讓人往下一步邁進的最佳原動力,善用鼓勵方式及掌握時機,孩子自然可在學習過程中發現樂趣,並且建立信心,推動其永續學習的意念。

按照弗羅伊德的理論來說,人格整體包含了三個部分,分別是「自我」、「本我」及「超我」,在孩子心理髮展過程中,假如父母教養得當,即能讓孩子完整地從「自我」發展至「超我」階段。

培養自我實踐力

身處於自我階段的幼兒,事事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尊重他人,雖說可以盡情探索,然而進入團體生活或是學習環境時,卻容易因為無法融入他人生活,而影響到其學習動機的強弱表現,臺灣銘傳大學應用中文系教授暨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兼任教授江惜美表示,一個在鼓勵下成長的孩子,會運用各種方式努力得到好的學習成果,因為他知道只要努力、嘗試,就能獲得他人讚美;相對地,自幼生長於他人責備中的孩子,雖也希望獲得他人讚賞,卻因為不知道方法,因此進入學習階段時,易以 「投機取巧」的方式,獲得優異表現。

前者快樂學習出發點在於改變自身,並且進行自我實踐;然而後者卻是在於打敗他人,從他人失敗中獲得快樂。簡單來說,因幼兒還處於自我階段,尚無法與他人合作、分享,或是從自己身上尋獲自信心。

所謂的「快樂學習」,是希望孩子能在學習當中,發現讓自我感動之處,激起學習動機,進而從中習得對往後人生有所幫助之事!父母必須懂得善用鼓勵的訣竅,才能讓孩子在學習過程中,以探索方式,啟發內在潛能。倘若慣用責備方式教育幼兒,容易讓其建立起防備之心,學習時也容易綁手綁腳,不易釋放出自身想法,欲達成快樂學習之目標,自然較為困難!

善用正面激勵 孩子學習不用愁

江惜美提到,她在擔任輔導室主任時,看見許多學生因為缺乏他人鼓勵,而十分缺乏自信,但是反觀自身,孩子卻都很喜歡和她相處,而且過程相當融洽,重點就在於她懂得掌握「正確鼓勵」方式,所以孩子和其互動時,不但輕鬆自在,而且還能感覺被他人重視及信賴,孩子自然願意並且喜歡和她相處。她建議父母,希望掌握正確的鼓勵方式,不可忽略以下四大要點,這也是她與孩子相處的重要原則:

1.人前人後都用正面態度

倘若父母在孩子面前常常讚許孩子,然而出門在外時,因為看見其它孩子優異之處,不小心脫口而出:「我家孩子都不會這樣耶!」如此前後矛盾的做法,會讓孩子心生一或,不知道自身行為究竟是好,還是不好,如此一來,則無法發揮鼓勵幼兒的效應,自信心也無從建立。

江惜美說,運用「一致」態度對待幼兒,可有助於孩子在短時間內迅速建立概念,並且瞭解父母相信他,久而久之,孩子對於「自我實踐」的能力即會加強,面對任何事情,孩子都會願意努力嘗試,並且認為自己一定可以達成,學習也是。

2.用欣賞的角度看孩子

當你將孩子看做「自己的孩子」時,父母很容易著眼於某些孩子做不好的事情,然而,江惜美說,家長教育幼兒的過程中,不如換個角度,視其為「社會人」,希望栽培其成為社會有用人才,即使一些細微的優點,父母看在眼力都能夠開心。

平時孩子做任何事情時,父母可「不時」投射眼光與之接觸,此時父母眼中的喜悅、信心、勇氣皆能傳達給孩子,讓他知道你在乎他,並且願意觀察、瞭解他,不過,她提醒父母,觀看時間必須拿捏得當,否則不小心就會變成「監視」。

3.善用各種方式鼓勵

適當的鼓勵方式能夠引發孩子往上發展,江惜美說,當孩子行為表現良好時,即可運用鼓勵的方式,肯定孩子!然而,不僅僅只有口頭稱讚,能夠稱之為鼓勵,通常,鼓勵可簡單區別成「物質鼓勵」以及「精神鼓勵」,前者指得是借由實際物品,給予孩子獎賞,像是糖果、玩具等等;後者則包括了口頭稱讚、肢體(擁抱)、眼神(溫暖的眼神)等等。

之所以不建議都用同一種方式鼓勵孩子,在於可能降低鼓勵的實際效益,當孩子習以為常時,可能無法刺激孩子繼續往前努力,甚至他會變得予取予求,因此,父母必須視情況不同,適時轉變鼓勵方式,讓孩子保持新鮮感,才能永保鼓勵的實際功效。

4.用同理心看待孩子

每每說到鼓勵,似乎總難免陷入一個既定印象中──做得好,才需要鼓勵!江惜美表示,其實這是一個錯誤觀念,當孩子傷心、埋怨或是緊張時,其實更需要你的鼓舞,好讓他重拾信心,能夠繼續往前邁進。

江惜美說,比如當孩子因為要參加比賽而感到心情緊張時,父母不妨替孩子準備一個他平時就很喜歡的東西,建立他的安全感,這個物品會讓孩子產生情感聯繫,緊張也就跟著消除了!雖然孩子並沒有任何表現良好的行為,不過,父母仍可善用鼓勵的方式讓孩子得以繼續往前進。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