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虧蔣介石!臺灣央行藏金量 全球第13(圖)
全球金價飆漲,各國央行握有的黃金也水漲船高,臺灣中央銀行目前握有1362萬英兩黃金,換算成市價,約新台幣5700多億元。根據統計,臺灣央行的黃金數量,在全球央行排名第13。
黃金一直被視為「准貨幣」,戰爭時,國家與國家之間,以黃金來支付軍費。近年,中國流傳著一種說法,臺灣的經濟成長,就是靠蔣介石從中國帶走的那批黃金起家的。但蔣介石究竟從中國帶走多少黃金?而臺灣的經濟,真的是靠那批黃金才起來的嗎? 經歷一年半的時間,從歷史檔案、黃金帳冊,訪問了43位曾經參與及研究過那段歷史的當事人,漸漸還原當年黃金密運臺灣的過程。
據統計,蔣介石運到臺灣的黃金有357萬英兩,最後存入央行金庫的,有108萬英兩。而這108萬英兩黃金,只佔目前央行黃金存量的7.9%。
當年,黃金是怎麼衝破戰火,抵達臺灣?其他的黃金,花到哪裡去了?
根據當年蔣介石分6批密運黃金的歷史帳冊,真相揭開:從1948年12月起的10個月,黃金從上海、南京、廈門、美國,分批搭船、飛機來到臺灣,總計 357萬英兩,5萬6250個木箱,分別進入臺灣銀行、中正紀念堂的地下金庫,這批黃金,換算成現值,約50億美元、新台幣1500億元。
當年運來臺灣的黃金用途為何?在國共內戰舟山撤退軍費使用報告中,記載了蔣介石給央行總裁俞鴻鈞三點指示:一,穩定人心、二,用於國共內戰、三,發行新台幣。
別以為運到臺灣這麼多黃金可以花很久,事實上,運臺的黃金,經過軍費消耗,所剩無幾。蔣介石的機要秘書周宏濤的回憶錄上,這樣寫著:「……消耗存金,最大宗為軍費,1950年9月會花光…」在黃金即將「彈盡援絕」前三個月,1950年6月,韓戰爆發了,美國決定支持臺灣,這時美援成了金庫的及時雨,也讓蔣介石在臺灣的政權漸穩固。
1988年,為了改善中美貿易逆差,一位央行退休官員,曾經參與黃金從美國運回臺灣的經過。他說,有一天,外匯局接獲指示,要去機場接回黃金,他記得,從美國飛回來的黃金,每塊重四百盎司,一塊一塊的,分散的綁在飛機座椅上,因為「黃金很重,要分開放,飛機才不會失衡。」
位於新店的文園金庫,就是為了存放這批黃金而設立的,至此,央行黃金全數存放文園金庫內,總計1362萬英兩黃金,是央行在1989年之前陸續買進的。張繼正之後,二十年來,歷任央行總裁均未買進黃金。央行未繼續購買黃金,主要是希望新台幣不要受金價波動左右。黃金,是戰時保值的工具,也是經濟成長期間,對抗通膨的利器,全球搶買黃金,不是沒有理由的。
看中國編者補充:另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的貨幣統一》一文(署名:武力),1950年3月物價趨於穩定以後,國家適當提高了金銀兌換比價,加上人民幣幣值穩定,國家收兌的金銀數量大增。以廣東省為例,1950年一年共收兌黃金745.5萬兩(其中下半年收兌的佔71.1%),銀元101.2萬枚(其中下半年收兌的佔73.7%),純銀5323.6萬兩(其中下半年收兌的佔98.2%)。
從以上數據可知,僅1950年一年,在廣東省收兌的黃金就有745.5萬兩,兩倍於蔣介石從大陸帶走的黃金。當時的廣東並非最發達地區,全國(除港澳臺之外)收兌黃金的時間也不止這一年。(【資料來源】廣東省人民政府調查統計委員會:《1950年廣東綜合統計》,1951年5月)
總價值約為5億美元的黃金白銀,對於全中國來說,是不是一個天文數字呢?說少不少,說多也不多。提供兩組數據作參考:
(1)朝鮮戰爭中,中國欠下蘇聯的外債為40億美元。
(2)截至1978年,中國對越南的援助總額為200億美元左右(按當時國際市場價格計算),其中,無償援助佔93.3%,無息貸款佔6.7%。
如果說區區一個臺灣島,300萬兩黃金是個不小的數目,此言不虛。可是同一時期的廣東,也從民間收兌了700萬兩黃金,為什麼沒有創造出經濟騰飛的奇蹟(改革開放是後話)?其中的原因耐人尋味。
補充資料來源:中國泛藍聯盟
- 關鍵字搜索:
-
多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