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國之音》致遠先生的提醒而起

二零一零年十一月十六日,《美國之音》的「時事大家談」節目由致遠先生主持,當臺灣的陳先生參與節目談到中共時,用「共匪」一詞來形容,致遠先生特意強調提醒聽眾,不要用這種宣傳性詞語,這是很不恰當的。就此我願意和致遠先生,美國之音及其他朋友做些相應的討論。

文明用詞,談話也好,其它方式交流也罷,不光是美國之音,誰都應該注意,特別是在文明的美國,文明的美國之音這樣的節目裡。但無論是東西方的文化理念裡,文明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前提內涵是什麼?應該是真實。若違背了真實的前提,也就失去了文明的意義。人們常常提到的真,善,美,其中真佔居了首位。看來首先不真,也就沒有善與美,當然也就不文明瞭。說誰為「匪」,誰都不愛聽,匪本身更不愛聽。但問題的本質是,到底是不是匪,如果他真是匪,我們卻不說,也不讓別人說,那到底是誰不文明呢?不但不文明瞭,還助紂為虐了吧。

故此,我們首先落實一下中共到底是不是匪。匪,為搶者也。看看中共搶沒搶?看看他建國前搶沒搶?建國後前三十年搶沒搶?後三十年搶沒搶?建國前中國的農村經濟佔據比例較大,當時經濟生產的組織者和帶動者主要是地主與鄉紳。其中不乏靠勤動腦筋,省吃儉用而發家致富者。但共產黨號召「泥腿子」打土豪,分田地,白手起家,大搶特搶,大騾子大馬拽回家,綾纙綢緞搶回家,甚至把人家的姑娘也搶了去。建國後搞合作社,人民公社,把所有的生產資料,生活資料全都搶到一個「大院裡」,包括原來「泥腿子」搶來的所有東西。在城裡,先「公私合營」再後「國營」就從守法資本家手裡,把不管多大的資產都霸了去。改革開放了,先搶工人的工廠,再搶居民的住房,搶農民賴以生存的土地,搶農民僅有的一塊祖輩傳的宅基地和面積本來就不大的自留地。在黨國工作,勞作三十餘年的工人,農民,知識份子,數十年低工資,繳付比例很大的公積金,公益金,其中包括他們醫療,住房,教育,保險保障金等的提前支付。可鄧小平,江澤民,朱鎔基等一個令之,全都被搶走。胡錦濤等「新政」不但這些「搶項」變本加厲,而且搶走人民的一切作為公民的權利。不准說真話,不准有思想,不准隨便上網,不准隨便發簡訊。不准言論,不准結社,不准宗教,不准出版,不准遊行,不准上訪,不准保護環境,不准接受外國採訪,不准保護自己子女的切身利益••••••軍隊,警察,特務,武警,政法,網警網特,五毛黨,宣傳部等強力部門的中心工作就是要保證把人民手裡這些東西搶劫到位,不得有誤。做好了的,就提拔為「張居正」;做不好的,就「雙規」或「轉崗」。現在的形勢是:搶得人民跳樓,自焚,喝藥,上吊,臥軌,瘋魔,殺幼童,殺警察,殺貪官,燒警車,炸法院,炸公交,自殘自殺,上高高的大煙囪,跳橋投水……五花八門,不一而足。從上面簡單而概括的歸納,你說中共哪一天沒有搶,哪一段沒有搶?那麼,以搶發家,以搶騰達,以搶為業,不叫匪,那叫什麼合適呢?共匪,共匪,那就是組成一個組織,共同來搶普通百姓的一切以自肥的匪,名副其實,形本一致,絲毫也未冤枉誰。共匪一詞,發源於中山先生領導辛亥革命勝利後而建立起來的中華民國政府,特別是合法政府首腦蔣介石先生多次提到,還專發了《剿匪手冊》,是對中共的專稱。只不過那時的勞苦大眾和一些知識份子未看清匪的本質,以為他們是為了百姓打天下呢。六十多年過去了,有些人清醒了,有些人還糊塗著,有的是揣著明白裝糊塗,這是後話了。經過軍政,訓政,到了今天的憲政,臺灣已是民主社會,一些好的文化傳統與理念價值傳了下來,所以臺灣的陳先生才能準確用詞來談論共匪了。這哪裡是什麼「宣傳性’詞語,這是事務的本來面目嘛。我們不能為了什麼所謂的文明,而不顧事實來講話吧。不知致遠先生以為然否?美國之音是否贊同?

美國之音網頁臺頭有這樣一段話:自1942年以來一直是您可靠的新聞和信息來源。我們聽眾,觀眾十分希望你們恪守如同你們生命一樣的準則行事。你們用中文播放,要始終注意給海內外華人以真理,真相,要體味到有那樣強大而瘋狂的集團在控制著信息,可憐,可悲又可愛的人們是多麼需要真理,真相的啟蒙與教育呀!這關呼到他們的生活與生命啊!尤其在奧運會,西藏事件,法輪功遭迫害,汶川地震,三峽工程,嫦娥上天,中國所謂崛起等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歷史時期,要本著「可靠「的原則來做節目,不要經常請那些親共,媚共,甚至就是中共派來和豢養的所謂專家學者,來混淆事實,為中共站臺。這些節目已被有的人們記錄與整理,必要時要清理與質詢,這裡有功績與責任的問題。新聞是真實,也是選擇,就看感情和立場。德國有」張丹紅事件「,我們美國之音要鬧起來比她大,因為影響與輻射不在一個層面上。美國畢竟是人類民主的中心,人類價值的本質總是要站上峰的,枝杈是一或性的。這一點大家要共識和共勉。不要經常武斷地打斷批共,反共人士的互動與交流。誰講的是事實,誰是」五毛黨「,一聽便知,五毛順暢表達,他們卻半半咳咳,成何體統?中共搞」大外宣」,特別捨得禍害老百姓的血汗錢,搞大收買,大拉攏,但陰謀詭計總有漏餡的一天。

最後,我願再摘錄一便這段話:美國之音自1942年以來一直是您可靠的新聞和信息來源。

張凱臣
2010年11月17日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張凱臣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