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笑:歐巴馬訪亞為何繞開中國
美中期選舉後,歐巴馬旋即出訪亞洲印度、印尼、韓國、日本四國。值得玩味的是,奧此行偏偏繞開中國而不入。
本來這四國,日韓是美國的盟國,而且分別也是這次APEC和G20的主辦國,親密關係和重要性自不待說。印尼是東南亞唯一G20國家,又是奧少年時代的居住地,奧執政以來已多次推遲出訪,此行理所當然。美印是戰略夥伴關係,在印逗留時間長,簽署近100億美元的合同也合情合理。中國是歐巴馬上任最先出訪之國,不謂不重視,奧本人曾是對中國最友善的美國總統之一。
首先,應該說,歐巴馬到不到中國,完全取決於其對中共領導人的真實感情。當奧對中共感到厭惡時,再讓他去,奧當然會以各種藉口迴避。況且胡明年初就要訪美,公事公辦,實無必要多此一舉。
本來如果奧首次訪華及以後接觸的感覺不錯,加上中國目前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再順便訪問一趟也無不可,奧也曾在上任後很短的時間內便前往中國。但隨後短短兩年不到,奧的態度便發生如此轉變,實在是中共的倒行逆施逼的。奧訪華期間,中共對其「封閉處理」;哥本哈根全球氣候峰會,中共公開愚弄奧,使其不得不以闖閉門會議的方式表達其存在;天安艦事件上明知北韓所為,卻站在其一邊;人民幣匯率上冥頑不化,等等。這些使奧越來越清楚地認識了中共的面目。
其次,美國與中共政權之間缺乏互信。歐巴馬訪問的亞洲四國都是民主國家,而中共體制是獨裁專制。歐巴馬過其門不入,國際媒體的共識是,奧此次亞洲之行的重要目的就是平衡北京的影響力。
在許多研究美中關係的學者看來,雙方缺乏根本意義上的互信,而且這種不信任可能永遠都存在,是雙方的價值觀和政治制度不同所決定的,是很難抹掉的,除非中共解體。這也就注定了中共政權與美國的關係是動盪和起伏的,最終要攤牌的趨勢是不言自明的。
這就導致了雙方各自的合縱連橫戰略。中共外交的核心是與美國對抗。胡錦濤此次歐洲之行不過是施行「聯歐制美」這一機會主義老策略。胡錦濤搶先訪問法國和葡萄牙,臨時決定給法國薩爾科奇送上超過200億美元的採購大禮,非要和歐巴馬一別苗頭不可。胡硬嚥下了薩爾科奇曾以歐盟輪值主席身份接見過達賴喇嘛、並死不悔改的這口氣。中共假裝想不起溫家寶曾訪歐故意繞過法國而不入,但想報法國一箭之仇,卻在英國劍橋吃到一隻飛鞋。
中共專挑薩爾科奇下手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法國被高福利制度拖累急需訂單,而薩爾科奇曾搖擺不定、表現軟弱、見利忘義;第二,法國是歐盟的主軸之一,又欲當G20盟主與美國爭鋒。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美國與這些亞洲國家都有互利的經貿關係,但與日本、南韓可以成為盟國,與印度可以結成戰略夥伴關係,而與中共政權只能是「複雜」的關係。美國越來越清楚認識到,只要中共政權的實質不變,其經濟、軍事國力的增強反而是威脅,因此要制衡中共政權。歐巴馬此次亞洲行,包括美印簽署軍售合同、美支持印度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美澳進行國防協作,以及美國在G20和其它國際金融貨幣組織中與中共的角力,都是從各方面制約中共。
最後,歐巴馬制衡中共的外交政策與國會的立場趨於一致,尤其容易得到共和黨佔多數的眾議院的支持。新一屆眾議院中兩個關鍵的委員會都更具制約中共的「鷹派」色彩。
中期選舉後,眾議院各個委員會的主任委員將由共和黨議員出任,過去的民主黨主任委員將退為副主任委員。就國防領域來說,現眾議院軍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來自加利福尼亞第25選區的共和黨議員霍華德-麥克恩將出任下一屆的主任委員。麥克恩一貫強調要加強導彈防禦項目的建設,認為國防政策應當確保美國在全球防衛領域的領先地位,並要制約中共。
就外交領域來說,佛羅里達州共和黨古巴裔眾議員伊琳娜-魯斯-萊蒂南是現任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首席成員。伊琳娜曾多次提出譴責中共迫害法輪功和涉及中國人權、臺灣、西藏、奧運會等議題的提案,同時她還是「臺灣連線」的積極參與者。伊琳娜成為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主掌外交事務委員會議案的審議大權,將促使國會對中共的人權迫害採取更強硬的姿態。
歐巴馬訪亞有意繞開中國不但顯示出歐巴馬外交政策的轉身和趨於成熟,也代表了行政和國會的共識形成。這意味著中共在外交上也將遇到越來越多的困局。
- 關鍵字搜索:
-
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