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女青年大都被幹部娶走了(圖)
《週末》:當時去延安的這群女性都是些什麼人?
她們抱著「救國、抗日」等諸多理想,相信延安是「實現理想之地」。她們以知識份子居多,只有極少數是女工、農婦和家庭婦女。
《週末》:這些女性進入延安後的生活是什麼樣子?
朱鴻召:生活上和男人基本一樣,做早操、訓練、讀書、跳交際舞。
《週末》: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是,這麼多女性的情感問題如何解決?
朱鴻召:很正常啊,就像現在一樣,如果雙方有好感就可以談,談得不錯就可以向組織申請結婚。但當時延安條件艱苦,都是集體宿舍,於是就有「星期六招待所」,星期六開放,5毛錢一晚上,雙方還要自帶被子,早晨起來分別再去工作。如果女方懷孕了,就可以分得一間窯洞,可以成家了。
《週末》:娶這些女性的,據說都是幹部?
朱鴻召:大部分是幹部。這些婚姻很多是由組織出面介紹,女性一般會同意,很簡單也很現實的一個道理,幹部享受的物質待遇高。還有當時結婚也有限制,比如說要符合「358團」,意思為「其中一位為團職以上幹部,雙方都是黨員且有3年黨齡,年齡之和為50歲」。
別看延安來了不少女青年,但人家未必看上老幹部。延安流行一個段子:有個女知識青年與老幹部談戀愛,晚上散步,女青年說:今晚的月亮真好看。老幹部說:好看什麼?銅洗臉盆子!
當時的洗臉盆是銅製的,黃色,圓形。雖然可說貌似月亮,但如此比喻實在缺乏情趣。女知識青年中流行這個段子,說明她們對地位較高的老幹部並不看中。據說,薛明、李寧等中央黨校的女學員曾經約定:不嫁老幹部!
《週末》:有沒統計過,當時去延安共有多少人?其中女性佔多大比例?
朱鴻召:1943年12月底,中共中央書記處工作會議上,任弼時發言時說,「抗戰後到延安的知識份子總共4萬餘人,就文化程度言,初中以上71% (其中高中以上19%,高中21%,初中31%),初中以下約30%」。4萬人中,女性接近一半。在延安的男女比例中可以反映,1938年延安的男女比例為30︰1,1941年為18︰1,1944年為8︰1,女性人數是在增長的。
- 關鍵字搜索:
-
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