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蓄水175米在即 引各方關注(圖)

【看中國記者金曉剛綜合報導】昨日(24日)17時,三峽工程壩前水位達到自2003年啟動以來的最高水位——174.78米。預計在26日上午9時,即可達到175米最終蓄水位。三峽官員稱大壩可應對萬年一遇洪水。專家們對此卻憂心忡忡。

水位明日將達到「終點」

三峽樞紐建設運行管理局防洪處處長王海表示,昨日三峽175米蓄水啟動了「最後0.3米衝刺」,17時三峽上游水位達到174.78米,距離最終蓄水位175米僅剩0.22米,進一步逼近「終點」。

王海透露,目前三峽大壩壩前水位與壩後水位的落差已達108米至109米,創下新高,逼近113米的落差極限。另外,長江上游和干流區域安裝了400多個遙測站,遙測站相當於「電子眼監測水位變化。王海昨日表示,即便是遇到「萬年一遇+10%」的水量,大壩依然是安全的,可以從容應對。據稱,「萬年一遇+10%」的水量,即水流量為每秒124300立方米。

三峽防洪能力「善變」

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水博撰文,記得早在7月21日,幾乎所有的論壇上都出現了這樣一篇《三峽大壩到底可以抵擋幾年一遇的洪水?》的時髦文章。文章的立意是說我們的新聞宣傳關於三峽大壩的防洪作用在逐年降低。2003年的時候說是三峽可以抵禦萬年一遇的洪水;2007年時,宣稱可以抵禦千年一遇的洪水;2008年的時候變成抵禦百年一遇的洪水;而到了今年2010年則變成了「三峽蓄洪能力有限,勿把希望全寄託在三峽大壩上」。

三峽大壩的「牛皮」是否吹破了?從「萬年」改成「千年」,再到「百年」,最後僅剩下「蓄洪能力有限,沒到人定勝天的程度。」如今水位高漲之際,卻又開始吹噓大壩可以應對「一萬年洪水」,專家變化真是快。

呼籲三峽蓄水175米和可能促發地震

最令民眾關心的是,三峽的水庫會不會誘發地震?三峽集團公司預測,三峽水庫蓄水至175米後,2011年度庫區水庫誘發地震活動發生重大變化可能性不太大。但有專家持不同意見,其中趙世龍為文:「自2003年6月開始蓄水135米以來,引發地震不斷,並導致湖北重慶多地壓穿形成天然氣井噴。如2003年 6月份三峽蓄水成庫,三個月後的9月15日20時30分,大壩以西直線距離300多公里的長江南岸鄂西利川市建南鎮黃金村,一口廢棄多年的古鹽井突然發生強烈天然氣井噴。這個井口直徑6.25厘米,底部有4個氣體噴口同時穿越地層向上噴發,日泄漏量約4萬立方米,噴發的氣體高達20米,震耳欲聾的氣流聲在幾百米外都能聽見(在長江南岸方斗山背後。與長江直線距離不過幾十公里)。」

「2003年12月19日20時31分,三峽水庫誘發了蓄水成庫以來最大的地震——大壩以西直線距離80公里巴東小溪河西岸馬鬃山村,發生了烈度為2.5 級左右的地震。三天後,距大壩以西直線距離300多公里長江北岸開縣天然氣發生井噴,導致244人死的嚴重礦難(與長江直線距離也不過數十公里)。」

他在文中指出,這些偶發事件,都與三峽蓄水後地表水壓陡然增強有關。三峽蓄水之初的蓄水高程是海拔135米,庫容123億方,而到今年工程全部竣工時,蓄水高程將達到海拔175米,庫容為393億立方,是此前庫容的三倍多,相應來說,對地表地層的壓力也增大了幾倍,岩溶地形的斷裂、岩隙、溶洞為庫水高強的下壓力滲流,三峽可能面臨更為誘發地震、壓迫川東天然氣田導致井噴的嚴峻形勢。最近的地質調查發現,川東鄂西存在著中國最大的天然氣田,可以說地底下儘是天然氣包。二次蓄水發生的幾千次中小地震是一種信號,這是地層在積蓄能量,一但蓄水175米的高壓強到來,可能發生變數的風險就會增高。

他呼籲:「在5•12地震成因和三峽成庫是否促發地層版塊斷裂活動等問題沒有搞清楚前,三峽不應貿然在這個版塊活動劇烈,斷層地震不斷的情況下強行蓄水。天大地大,人命為大!近來,持與我相同觀點的專家學者,也正在發出緊急呼籲」。

本文留言

作者金曉剛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