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誰普及了日本的壽司(圖)

吃壽司最讓我吃驚的景象莫過於澳大利亞的悉尼,當年也是秋天,記得在一條繁華的大街上看見幾個年輕人,手上一邊拿壽司吃一邊說笑,就像紐約見到美國人早上跟外賣的一邊聊天一邊吃熱狗一樣,而所謂「壽司」,是源於日本的食品,很少有馬路邊上吃它的印象!

不過,隨著最近十多年的日本經濟失速,很多壽司店的家傳技術轉移到了海外,逐漸使日本之外的地區與國家出現了空前的「壽司熱」,許多非日裔的店舖如雨後春筍,甚至包括主題店也層出不窮。根據JETRO最新統計,巴西的聖包羅有1000多家壽司店,倫敦600多家,莫斯科400多家,有的咖啡店也提供「壽司彩盒」,專門用於飲茶的甜點。另外,日本醬油的出口增長相當明顯,從2004年1372千升一直到2008年1973千升,遞增了40%,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全世界對壽司的需求,中國的增長也十分明顯。

其實,壽司的歷史並不長,一般來說是源起於江戶時代,準確說是1820年前後出現的,起先只是作為鄉土料理,更多集中於東京地區,後來到了1941年,情況才發生了變化。當時的日本全土是由美國軍隊佔領的,大米不可以自由買賣,根據「生活必需物資統製法令」的規定,大米要定量分配。同時,世面上還有一種「外食券」,如果沒有這個券,日本人外出吃不到大米。

1947年,日本陷入飢荒年代,美軍根據「飲食營業緊急措施法令」,除了專用「外食券」的旅館與飯店之外,所有的飲食行業全面被禁止,日本鬧的糧荒越發嚴重。

不過,事情也有奇巧的一面,據說是因為當時的美軍司令麥肯阿瑟的特批,一個叫「江戶前」 的壽司居然獲得了營業的許可,日本人可以拿自家的米到壽司店去做壽司,店裡只收加工費,而不收大米錢。這個制度被命名為《委託加工制度》。

所以,在壽司已經成為了世界食品的今天,不少日本人說起壽司時都讚揚麥肯阿瑟,覺得他是救活了日本的恩人!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