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保基金連年赤字 缺口已達百億(組圖)
關於中國是否應當延長退休年齡的爭論一波未平,上海市將進行「柔性」退休嘗試,使得對延遲退休的猜疑一波又起。而上海社保基金近百億資金缺口,又使得延遲退休動議撲朔迷離。
記者獲悉,一份名為《關於本市企業各類人才柔性延遲辦理申領基本養老金手續的試行意見》(下稱《試行意見》)從10月1日開始執行,上海市參加城鎮養老保險的企業職工領取養老金的年齡,據此可以「柔性延遲」。
這迅速被理解為上海市延長職工退休年齡的初步嘗試,從而激發了輿論熱議。而此前,因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下稱人社部)官員9月10日的一段模糊表態,中國政府將要延長退休年齡的猜想曾引發輿論一片反對之聲。最終,人社部作出目前不會調整退休年齡的明確回應,風波才告一段落。
但不少上海的企業,對此做法並不熱情。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大型央企某部人力資源部負責人透露,這一政策對企業內部不同背景的職工影響不同,因而反對和贊成意見兼而有之,且針鋒相對,由此增添了執行上的難度。民營企業上海市先達條碼技術有限公司人事行政部經理馬文則對本刊記者說:「實行柔性政策的根源,是社保基金缺口太大,從企業來說,我們不認為這是好辦法。」
針對輿論的質疑,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下稱人社局)副局長鮑淡如在十一長假期間公開回應此事稱,「出臺這個試行意見的目的是更好地發揮人才的作用,而不是簡單地為了緩解養老基金的壓力」。他強調,本次《試行意見》是對領取養老金問題作出規定,不涉及退休年齡問題。
延遲退休將少領多少養老金?
根據《試行意見》,上海可以延遲退休的群體,包括有專業技術職務資格人員,有技師、高級技師證書的技能人員,以及企業需要的其他人員。這些職工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後,但如果企業工作需要,且本人身體健康,能堅持正常工作,經本人提出申請,與企業協商一致後,可以延遲申領基本養老金。
上海市人社局的工作人員還告訴本刊記者,即使是普通勞動者,只要與企業雙方達成一致,即可歸入「企業需要的其他人員」而推遲申領基本養老金。
在他們的解讀中,延遲申領養老金,勞動者不僅可以領取相對較高的在職收入,也相應積累了退休後的待遇,有利於提高個人養老金待遇水平。
不過,上述規定雖名義上未觸動退休年齡的紅線,但實質上已有突破。中國當前對退休年齡的規定依舊延續上個世紀50年代制定的標準:男性退休年齡為60歲,女性幹部為55歲,女性工人為50歲。按照此次《試行意見》,延遲辦理申領基本養老金手續的年齡,男性一般不超過65週歲,女性一般不超過60週歲。
選擇延遲領取養老金,即意味著延遲享受退休待遇。《試行意見》規定,延遲期間,勞動者將與用人單位簽訂工作協議。企業及個人仍按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和工傷保險費,但不再繳納醫療、失業及生育保險費。勞動者在解除或終止工作協議後的下一月起,按照申領時的養老金計發辦法領取基本養老金。
鮑淡如表示,不能將延遲申領養老金與退休年齡簡單地畫等號,因為「柔性」延遲申領養老金的人員,他們的醫療保險待遇按照到達法定退休年齡領取基本養老金人員的醫療保險待遇規定執行,部分享受退休人員的待遇。但他也不否認,這些人「在養老金方面沒有體現退休人員的特點」。
由於中國的退休年齡與領取養老金待遇的年齡相一致,上海市並無許可權更改法定退休年齡,因此很多人認為,上海市被認為實際上是以「延遲辦理申領基本養老金手續」的表述,替代「延遲退休年齡」的說法。
在過去,推遲退休不過是少數高級專家和高級專業技術人員享有的「特權」。上海人社局的工作人員告訴本刊記者,此次《試行意見》最大的突破,即在於拓展了可延遲退休的群體。
在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靈看來,柔性延遲是一個增加職工、企業自主權利的好政策:「給了職工和企業一個雙方合意、自主選擇的機會。」
從1999年開始,上海社會養老保險基金便出現連年赤字,累計已達近百億。以推遲退休年齡為手段來緩解基金壓力的動議,越發撲朔迷離。
社保百億缺口倒逼
從上海市人口結構變化和養老基金的現狀看,上述政策出臺的結果,並不完全限於讓勞動者「人盡其用」。
隨著老齡化程度加深,中國的養老保險基金支付壓力日益加大。人保部有關負責人對本刊記者分析,上海此舉,即是在全國政策未有鬆動而又迫於老齡化壓力而進行的探索。
截至2009年底,上海市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315.70萬人,佔總人口的22.5%,遠遠高於全國12.5%的老年人口比例。戶籍人口的平均期望壽命則達到81.73歲,比全國平均值高出9歲。
從1999年開始,上海社會養老保險基金便出現連年赤字。雪上加霜的是,2006年發生社保大案,上海329.44億的社保基金違規運營,到案發之日仍有255.41個億未被追回。至2007年初,上海市市長韓正才表示社保違規資金已被全部收回,但資金缺口的陰影一直沒有消弭。
2009年,上海市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618.73億元,支出則達到710.59億元,當年基金收支相抵後缺口91.86億元。在上一個年度,缺口的數額是88.64億。
要填補缺口,除了傳統的擴面——打破制度壁壘,將農民工納入繳存群體,增加基金收入來源——更直接的辦法是由財政兜底。從2005到2007年,上海市財政為養老保險基金投入的補貼額為88.81億元;2008年,一年的補貼即為91.50億元;到2009年,已上漲至100.73億元。
在2009年的上海「兩會」上,市委書記俞正聲直言:上海民生的第一大問題,就是社保問題,社保基金缺口很大,造成財政壓力,「社保基金嚴重穿底」。
以推遲退休年齡為手段來緩解基金壓力的動議,因而日漸頻繁。2009年上海的「兩會」上,代表委員們關於推遲退休年齡的提案集中上呈。有學者以2008年的指標測算,將退休年齡遲延5年後,上海的老年撫養係數可從30.8%降至20.2%。
上海社會科學院常務副院長左學金告訴記者,在與養老基金相關的幾個指標中,贍養率是最為敏感的一個。每推遲一年退休年齡,不僅減少一年支出,更增加一年的收入,對於平衡養老基金的收支效果明顯。
勞動者並不買單
對於這一讓社保基金「少支多收」的方案,大量勞動者並不買單。
前述上海大型央企某部人力資源部負責人對本刊記者分析說,絕大多數中高層領導喜歡延遲退休;而普通的職工,則會比較他們在崗工資與退休工資的差距,如果兩者差距很大,也想延遲退休;差距比較小的,可能會反對延遲退休。
事實上,從上海的方案看,大多數普通企業職工,在職工資低,且工作條件惡劣。每推遲一年退休,則意味著多繳一年的費,少拿12個月的待遇,利益明顯受損。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唐鈞說,在激烈的競爭下,一部分藍領工人可能幹不到退休年齡便被辭退,不僅要自己繳納保險費,領取待遇的時間也要後延;而一些本來就下崗、失業的工人,更是盼望著盡早領取養老金。每有推遲退休年齡的動議,該群體反彈尤為強烈。網上一項關於「你支持推遲退休年齡嗎」的調查,20萬網友參與投票,92%投了反對票。
正是因為改變退休年齡的政策相對敏感,上海選擇了更人性化的「柔性延遲」的方式。問題是,在自願的基礎上選擇遲延退休者可能並不佔多數。即使「越老越吃香」的專業技術人員,不少也選擇盡早退休,一邊領取養老金,另一邊爭取「再就業」,多領一份工資。
唐鈞認為,真正願意推遲退休的,只是少數在崗收入與附加值遠高於退休後待遇的群體,如公務員,以及部分離開體制和企業難以再就業的專業人員。不過,褚福靈指出,由於此次政策只涉及企業,其帶來的影響也將收窄。
「如此一來,上海的「柔性退休」嘗試對養老保險基金的影響,其實是微乎其微。」唐鈞指出,當政策行進至此,距離初衷已有所距離,「與養老保險基金減壓沒什麼關係了。」
不過,在人社部官員看來,上海的方案體現了延遲退休的客觀需求。較多專家認為,推遲退休年齡的大方向已定,而具體的方案需要時間醞釀。褚福靈表示,延遲退休的政策需早日提上日程,而上海的柔性領取退休金方案無疑是邁出了第一步。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關鍵字搜索:
-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