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產階級」正在消失中……(圖)

中國長期以來存在城鄉差別這種典型的傳統二元結構,這種結構使得整個經濟發展在經過一定階段後成為繼續發展的嚴重瓶頸。因此,在工業化的中後期就要堅決的促進城鎮化與城市化,這種思路也是中國政府正在積極推進的,而且逐見成效。但前方的路依然漫漫。

在傳統二元結構還未破解的時候,中國社會又出現了新的二元結構。這就是城市中的二元結構——城市的貴族階層和貧民階層。大家都知道,任何一個現代社會要實現穩定的良性發展,一個龐大堅實的中產階級是必須的,而這個階層基本是在城市產生、形成和發展的。我所看到的危險是中國的中產階級在剛剛誕生的時候就要面臨夭折的危險。

任何社會都會有貴族和貧民這兩個階層,這一點都不奇怪。但令人驚訝的是在中國經濟中的所謂白領階層正在向貧民階層過渡和轉移,這意味著中國尚未形成的中產階層存在逐漸消失的危險。中產階層是現代文明社會的一個長期發展趨勢或穩態,中國社會的這種趨勢在起點上就有被扼殺的危險。

中國經濟中的幾乎所有商品價格按照名義匯率折算都跟美國的物價不相上下,而且幾乎所有稍微奢侈點的物品都比美國要貴。這意味著中國居民的消費購買力負擔比美國居民要高十幾甚至幾十倍。前面說的還不包括房價,中國的房產本質上講是不完備產權。因為房屋的終極所有權實際上是由國家和政府代表人民持有的。但在這樣的資產前提下,房價已經到了今天這樣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這一切的高昂成本都由城市中尚在襁褓的中產階層承擔,這是政府和貴族階層對城市普通中產階層的強制性高額稅收。在這種高額的徵稅壓力下,很大一部分中產正在變成貧民。

這種經濟現象的根源就在於高度壟斷。這裡有多種壟斷,比如政府壟斷,政府壟斷土地供給,而且土地出讓金可以讓政府得到巨大利益。實際上,現在的土地供給制度一定是導致高地價,然後傳導至房地產價格上。假設,土地出讓金的受益需要以一種明確的線性方式以土地紅利的形式發放給居民,我想地方政府就沒什麼積極性推高地價了,所以現在的土地供給制度是激勵不相容的。另外,土地價格實際上有兩個,一個是針對政府而言的,另一個是針對房地產商而言的。後者減去前者就是腐敗尋租的價格,這個價格越高,房地產商感受的地價就越高,這一切都要轉移到房價上去。再比如,一些資源性企業壟斷,中石油等,其價格之高不必細說,每個中國人都有切身體會,這樣的企業具有一些自然壟斷屬性,因此需要壟斷,但是必須受到政府規制。在良好的制度環境中,競爭必將產生效率。上述這一切都需要一個強力的政府下決心消除制度性壟斷與腐敗,加強信息不對稱條件下政府的有效規制。這些都是為了培育良好的制度環境,然後把經濟還給市場。

另外,我們長期依賴的出口和投資拉動經濟的增長模式是不可持續的,依賴出口就意味著國內經濟要受制於人,就會增加國內經濟平穩運行的風險,這次金融危機就是明證。依賴投資更有問題,因為投資短期看來是需求,但長期一定是供給,那供給出來的東西是需要消化的。或者國內居民消化,或者再出口。顯然,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出口依賴的低成本優勢不再,加上人民幣已經進入升值通道,繼續長期依靠出口拉動經濟增長是不太現實的,最好的經濟增長引擎來自國內的消費需求。那麼中國經濟增長最終還要依靠中國人民自己,而這必須一個龐大穩定的中產階層來承擔艱鉅任務。

因此,請善待並積極培育中國的中產階層,他們是中國經濟增長和發展的生力軍。如果讓這個階層一輩子都在背著巨石前行,他們總有筋疲力盡的時候。那時,從他們佝僂的身軀上滾落的巨石一定會擊毀整個中國經濟。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