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幸福」剩男:富紳爭相「榜下捉婿」

剩男剩女未必就是現代社會景觀,一千年前的宋代,就不乏「單身貴族」。

如今的剩男剩女,多源於生活壓力或無婚主義的影響。並無晚婚觀念的宋代,絕無「同居」之說,一般十七八歲就成家生子,為何成堆的剩男剩女呢?根源主要在科舉制度。

宋朝科舉制度完善,為朝廷選官拔吏的主要途徑,趕考走仕途是許多學子的終極目標,以致「不及第不成家」成了一些人的誓詞。宋真宗趙恆詩云:「富家不用賣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房不用架高梁,書中自有黃金屋;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出門莫恨無隨人,書中車馬多如簇;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帝王的號召力是顯而易見的,為一朝登第,何患無妻?別急,別急,千萬別急。

一個家族興盛的標誌,就是有幾人登科、有幾個女子嫁給士子。「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日成名天下知」,金榜題名者常常成為豪富擇婿爭奪的目標。但金榜題名者名額不足,經不起天下人爭搶。不經臥薪嘗膽寒窗苦讀,別指望找到 「顏如玉」、「黃金屋」。苦讀取功名的結果,成長起大齡青年、大齡壯年群體。

這也影響了大宋的女士們,「女怕嫁錯郎」,既然做官的吃香,大家閨秀們便擠破頭爭當「官夫人」,於是出現宋朝特有的「榜下捉婿」怪圈。在發榜之日,各地富紳們全家出動,爭相挑選登第士子做女婿,坊間稱為「捉婿」。宋人筆記對「榜下捉婿」多有涉及。富人為攀新科進士,不惜重金,堪稱史上奇觀。朱彧《萍州可談》載:「近歲富商庸俗與厚藏者,嫁女亦於‘榜下捉婿’,厚捉錢以鉺士人,使之俯就,一婿至千餘緡。」

宋代「捉婿」有其特定的社會文化內涵,經濟的崛起,富裕階層渴望通過聯姻跨入上層社會,金榜題者亦可當富紳的乘龍快婿,何樂而不為乎!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