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美國不遺餘力歡迎中國購買其國債,因為中國可以源源不斷地向其提供資金支持,美國處於經濟復甦的關鍵時期,需要更多的資金支持經濟復甦。而中國則擔心投資美國國債的安全問題,採取多元化投資形式,分散投資日韓國債,分別於5月和6月增持7352億日元和4564億日元日本國債。可是與美國不同,日、韓對中國購買其國債,不僅沒有表示歡迎,反倒增添了幾分擔心和憂慮。在背後,反映的是一國經濟實力、金融市場承載能力和政治考量等多方面的因素。
日、韓對中國增持其國債的擔心,主要是怕中國增持國債對其經濟和宏觀經濟政策產生一定衝擊。日本擔心中國購買國債導致日元升值,實際上日元升值主要是由於美國、歐洲宏觀經濟基本面較差,避險資金轉向日元的結果。韓國擔心中國購買國債影響其貨幣政策,害怕韓國的宏觀經濟政策將來會受到中國的影響和控制。
為什麼同樣是購買國債,美、日、韓會表現出不同的心理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美國和日韓的金融市場的廣度和深度不一樣,市場承載能力不一樣。美國有龐大的國際金融市場,國債總量和規模都較大,開放度高,市場的吸收能力和承載能力較強,抵禦衝擊的能力強。儘管日本國債市場規模較大,韓國證券市場規模在亞洲居第二,但日韓市場遠不及美國金融市場的實力和影響力,日本國債的購買者主要是國內投資者,對外部衝擊承受能力相對較弱,國際化程度遠沒有美國市場高;同樣,韓國國債市場也害怕被國外資本操縱,擔心本國宏觀經濟政策被國外影響,這可能也解釋了中國只是少量購買其國債,立即就引起日韓擔心和警覺。美國的經濟總量遠超日韓,經濟抗震能力較強,宏觀經濟政策的獨立性也較強,對外部資本開放度高,市場的穩定性和吸收能力較強,並不擔心國外資本的流入。
對市場的管理和駕馭能力不一樣。美國對金融市場的調控能力較強,美國能夠通過利率調整和公開市場業務的操作調控國債收益率和價格水平的變化,美國金融市場工具豐富,調控手段多樣靈活,而日韓對市場的控制能力,以及市場抵消外部衝擊的能力較弱,更多地擔心受到外部衝擊的影響,因此害怕國外資本大規模進入。日本擔心國外資本流入,導致日元大幅度升值;韓國不僅僅擔心升值,還擔心本國經濟政策會因此受制於中國。
歐美國家和亞洲國家的傳統理念不一樣,亞洲人重視「量入為出」的經營理念,而歐美則主張「借錢消費」,日韓並不希望國外過多持有其國債,影響國內經濟和宏觀經濟政策的穩定。日本原本貿易收支盈餘,並不缺資金;韓國人則不希望欠錢太多,更擔心中國成為其債主而受其影響。
全球經濟政策的影響,是極不對稱的。從全球經濟來看,美國是世界的主要經濟體,經濟實力強大,美國經濟政策的溢出效應較大,對其他國家的影響也較大,而其他國家對美國經濟的影響相對較小。而日本、韓國對世界其他經濟體的影響相對較小,隨著中國經濟總量和規模的不斷上升,宏觀經濟政策對其他國家的影響也在逐步上升,人民幣正在逐步走向國際化,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的溢出效應正變得越來越大,這也是日韓擔心中國增持其國債的原因之一。
美元是主要的國際貨幣,也是主要的儲備貨幣,其他國家難以操縱。美元匯率變動不僅對美國影響大,也對世界其他經濟體的影響較大,美元的避險功能較強,其他國家很難操縱美元匯率,而日韓的貨幣國際化程度相對較低,也容易受到別國經濟的影響和操縱,受其他國家的影響相對較大。
從中國的情況來看,外匯儲備投資的多元化是既定戰略。目前中國外匯儲備較高,要積極調整儲備外匯資產的策略,筆者以為,不僅要儲備外匯金融資產,還要儲備實物資產,調整資產結構,分散風險,要用手中的外匯儲備購買實物資產,以儲備資源性物資和戰略性物資,擴大對外直接投資等。與此同時,還需逐步改革外匯管理體制,改變央行集中管理外匯的體制,逐漸讓更多居民持有外匯。在外匯分散持有的背景下,會有更多的投資者參與市場競爭,投資更靈活,投資方式也更多樣化,而投資者獨立承擔風險,有利於提高外匯投資的收益和使用途徑。這樣做,也很有利於逐步弱化主權財富基金的投資模式。眾所周知,主權財富基金更容易受到別人的特別關注和警惕。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日韓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