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家鄉在「綠漆」刷成的田野上

最近有民眾反映,陝西渭南華縣一些山崖的石頭被塗上了綠顏色。附近村民告訴記者,這些山崖大多是一些採石場遺留下的,而上面的綠顏色是後來被人為噴上去的。當地國土資源局礦產辦李主任稱,國內最先進的經驗就這樣弄了,這是從網上找的,從外地學的經驗。

綠色、生態、環保、低碳等一系列詞,在哥本哈根會議之後,已然不只停留在口號和標語的淺層次水平了。許多地方政府要將綠色當成一場革命來抓,美其名曰「綠 色革命」。只是,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這「綠色革命」也確實是個工夫活,古人講究「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道理也正在於此。可是,政府非要用一兩天的時間 建立羅馬,而且連羅馬周邊的大路都要建成「綠色通道」,就有點勉為其難了。綠色造假,只會慢慢滋養成風。

渭南華縣山崖被塗上綠色,是典型的綠色造假,雖然是造假,但重要的是,目的達到了、效果已經實現了。此語境下,又哪管你手段的先進與落後、活幹得粗糙還是 精細。要知道,在一些地方政府的行政理念中,向來是不乏這種造假哲學的。在筆者看來,說綠漆刷山是「最先進經驗」,其實一點也不假,原因至少有二:其一, 綠漆刷山,可以幫助地方官員完成短期形象的提升,可以幫地方遮醜,真要是種樹,還不給後繼的官員以乘涼的機會?其二,我們的上級視察,向來講究的是「憑欄 眺」式的走馬觀花,只要遠遠望去是綠茫茫一片,那萬事OK,你好我好大家好。

這樣的規則之下,官員執政的目的不是為了百姓,不是為了生態,而是為了遮醜。地方經濟發展落後了,GDP數據便由統計局來捏造完成;大學的就業率不高了, 寧可讓大學生「被就業」,也要把上級給的就業指標造完了……數字出官,官出數字;政績出官,官出政績。造假之風,自然難以避免。

當年的經典之歌可以改詞了:我們的家鄉,在綠漆刷成的田野上。只是,這綠漆刷成的田野上,已經沒有了「十年樹木」背後的那份希望了——十年之後,綠漆刷得無數,於生態而言,空悲切。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