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牛焉能用雞刀--子女教育不可不看

「海外兒童不可能學好中文」,這是多少家長們發出的感慨。海外中文教學效果為什麼不盡人意?其實可以用五個字概括:「殺牛用雞刀」。

具體地說,投入教學的力量和教學本身的難度太不相稱,正如用一把殺雞的刀想宰牛一般。海外華裔兒童學習中文其實是一件很艱鉅的事情。他們身處英語環境,平時看見的、聽見的都是英文,同伴之間交流,也是清一色的英文。作為像形文字的中文和作為拼音文字的英文又是兩個迥然不同的文字體系。曾經有位家長說她的孩子寧願選修拉丁文也不願意學中文。中文對於海外的孩子們他們來說是比其他西方語言更遙遠、更陌生、也更難學的外語。是孩子們的額外負擔,而且是加在他們常常是已經比其他孩子更重了的作業負擔之上的負擔。以孩子們如此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學習一門困難的「外」語,足見其任務之艱鉅。

對付這樣艱鉅的任務,所投入的力量又是怎樣的呢?「只要懂就能教會孩子中文」 ,許多在國內受過教育甚至是高等教育的家長,自信自己的中文水平教教一字不識的孩子綽綽有餘,殊不知教中文不僅要懂中文,還要懂教學,在海外這樣特定的環境裡,對後者的要求甚至更高。另外,由於家長往往有自己的工作,中文教學很容易流於三天打魚,兩天晒網,結果如小熊掰玉米,學了新的,丟了舊的,在第一、第二冊上轉來轉去,弄得孩子失去了興趣,家長失去了信心。

海外的大部分中文學校都是華人社團或教會為了發揚中華文化而創辦的,完全是社區服務性質的。所以長時間以來對於許多海外華人來說,孩子學習中文被看作是從社區服務中獲益,而不是教育投資。絕大多數中文學校的收費,僅僅相當於、甚至低於baby- sitter 的收費,更數倍地低於其他任何外語,如西班牙語、法語、日語等。我們中國人的語言,是不是就這樣的「cheap」呢?我們還可以拿學鋼琴作個比較。多數華人家長很喜歡讓孩子學鋼琴,儘管多數人並不指望孩子成為鋼琴家或音樂家,他們還是希望發展孩子的這一才藝。一個家長願意付一小時$30以上讓孩子學鋼琴,而學中文的投入往往連其五分之一都不到。這種對孩子將來藉以安身立命的文化教育和對孩子才藝發展的教育的投資,是不是太不成比例了呢?正因為缺乏投資的意識,使得多數中文學校一直主要是作為社區福利在辦,而不是作為嚴肅艱鉅的教育在辦。毋庸置疑,目前中文學校的這個格局,家長對於中文學習的認識和要完成海外孩子們中文學習的這一艱鉅任務來說,這等於是只化錢買了一把小小的殺雞的刀,便想去殺一條龐然大牛一般。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