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長每年「吃掉」1000個傑出基礎理論家

【看中國記者章若琳綜合報導】中國的教育事業歷來都是經費匱缺的領域。一方面,中國的教育投入佔GDP的比重遠低於發達國家;另一方面,中國高校的經費浪費嚴重,很多高校在負債運行。日前,著名數學家丘成桐教授發表演說認為培養基礎理論人才所需要的費用並不高,現階段中國應該重視基礎科學人才的培養,「培養1000個教授的花費,跟中國所有高校校長請客吃飯的錢加起來差不多。」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所認為,中國高校沒有建立合適的教育撥款體系與透明的學校財務管理體系,教育撥款和用錢都缺乏監督、約束機制,由此造成教育部門的「要錢花」、「討錢花」和「亂收費」、「亂花錢」現象並存,教育一邊缺錢,一邊亂花錢,形成惡性循環。如果學校把錢都用去「培養教授」,我國一年會多出1000個教授來。

今年8月3日世界著名數學家丘成桐教授在山東大學作演講時說中國應該重視基礎科學人才的培養,加大對基礎科學的投入。

丘成桐認為,培養基礎理論人才所需要的費用並不高,比起購買工程設備動輒數千萬美金來說,培養一個理論數學家或理論物理學家,每年只需要10-20萬元人民幣。他說,「一個教授年薪10-20萬,培養1000個教授的花費跟中國所有高校校長請客吃飯的錢加起來差不多。」

丘成桐說,古往今來,中國人比較講究實際,像四大發明基本上都是工程上的發明,而對結構性的、理論性的科學興趣不大,發展也比較漫長。但近代工程的發展提出都是從基本理論上推導出來的,無論數學上的應用還是物理上的應用,物理對整個工程產生了基本上的改變;量子力學的發明和電子學的發明等種種發明對整個工程完全改變的方法和走向,這點中國還是無法做到的。他認為,中國主要是在基本物理和基本數學上的培養不夠,所以中國應該加強對基礎科學培養的重視。

丘成桐為美籍華人,1987年至今任哈佛大學數學教授。曾獲菲爾茲獎、克雷福德數學獎、美國國家科學獎、沃爾夫數學獎等。

本文留言

作者章若琳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