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經濟體不錯,但要保持兩種制度」(圖)

華爾街日報亞洲版8月11日發表香港IMA亞洲執行總裁論壇主席馬克·邁克爾森的文章,題目是「個經濟體,不錯。但要保持‘兩種制度’:跟中國結合得更緊密不應當以香港的競爭優勢為代價」。文章說,「香港的一個最重要的競爭優勢就是跟中國有那種‘一國兩制’的關係。香港讓中國公司和外國投資者可以有一個碰頭的地方,這地方從法律上說在中國境內,但法律透明性要高得多,金融市場和信息開放也歷史悠久。然而,假如工商界把這種模式視為理所當然,將是一個錯誤。跟中國大陸在商業上增加整合,雖然對工商業界有好處,但很容易出軌。」

邁克爾森的文章說,「目前的問題是,香港和中國大陸兩邊的政府官員試圖把香港的經濟跟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經濟進一步整合起來。珠江三角洲地區人口大約五千萬,在過去的10年裡經濟年增長率平均為11%,是中國最富裕的地區之一。儘管該地區的工廠受到全球經濟增長下滑的嚴重打擊,但有人估計該地區依然佔中國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0%,佔全國出口的30%。那裡的很多工廠屬於香港公司或企業家,或是中國大陸公司和香港公司的合資工廠。很多產品通過香港轉銷到國際市場。」

邁克爾森的文章說,「儘管雙方有廣泛的經濟聯繫,進一步的整合依然有待出現。2003年簽訂的‘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為香港產品免稅進入中國大陸敞開了大門。該協議也減少或消除了大陸對香港42個行業的地理、金融或所有權的限制。 總部設在香港的公司,不管國籍如何,假如符合一些最基本的標準,就可以享受該協議的好處。」

邁克爾森的文章說,「但是,現在香港一些工廠企業對該協議的一些限制感到不滿。不同的行業所能得到的大陸市場的准入程度顯著不同。運輸和物流公司通常得到的好處比金融行業的公司要大,因為金融行業要受到政府管理的控制和限制。另外,一些相關的技術要求,如在香港的外國公司分支的結構,也可能使該公司不能享受到‘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所規定的好處。」

邁克爾森的文章說,「於是,一些香港和北京的官員就提出新的‘香港/廣東合作框架協議’。該協議今年4月簽署,並得到中國國務院的批准。新協議許諾探索一些特殊的安排,以便讓廣東企業可以在香港得到銀行融資,發行人民幣債券;推行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項目;支持香港的證券公司在廣東開設合資的證券投資諮詢機構。」

邁克爾森的文章說,「然而,雖然有關當局在宣布這一新協議的時候稱它為‘一國兩制’原則的明顯體現,但其著重點似乎顯然而且也不出人意料地落在了‘一國’上。...現在的危險是,雙方可能走得過遠,過快,從而忘記了‘兩制’對工商業界同樣重要。...維持法治,信息公開,貪污腐敗程度低下,以及其他一些特徵使香港有別於中國其他大城市,」在制定香港和廣東經濟進一步整合的具體協議的時候, 「這一點必須得到更明確的強調。」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