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毒害」嬰兒,為什麼一而再再而三? (圖)


資料圖片:喝三鹿奶粉的幼兒

中國媒體曝出盛元奶粉含有性激素,導致嬰兒性早熟醜聞之後,城市社會輿論再度掀起食品安全討論。旅居德國慕尼黑的,熟悉中國食品衛生發展的專欄作家周勍提出新視角:

都是工業化惹得禍?

截止到發稿,中國衛生部對於媒體報導的盛元奶粉的真相,保持不置可否的態度,只是通過官方媒體承諾徹查此事。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官方答應徹查關涉兒童健康的食品醜聞。上一次奶粉中摻有三聚氰胺一事,到底是誰最初動議此事,動機怎樣,社會傳播渠道是什麼,迄今沒有定論。在周勍看來:僅僅從行業道德和政治社會監督的角度,已經無法解釋涉及數萬人的食品安全醜聞為什麼一發再發。這位研究食品衛生問題的專欄作家對德國之聲指出:

「整個工業化過程中,把人的口感,口味和人的飲食習慣都改變了。人就希望吃東西味道更重,成本更低;為什麼會出現性早熟的問題,一個原因就是廠家給裡面添加激素類的東西。更重要的原因是:它可以改變人的口感。會讓奶喝起來更香,就是上癮。激素讓人上癮,這是常識。」

靠政府靠不住?

為印證自己的看法,周勍特別舉出德國食用奶的特點,那就是一旦開封,很容易變質變味。但在中國,因為濫加食品添加劑,因此奶製品保鮮程度很高,卻喪失了自然食品對人體的健康有益的特點。儘管中國衛生部和質檢部門前不久也出臺了食品添加劑管理方面的法規,試圖遏制食品醜聞的氾濫。周勍卻認為:依靠中國官方來治理食品醜聞,實在不牢靠。他舉出現實的實例說:

「主要面臨的問題就是政府。這個不是說禁止不了。共產黨要要禁,他禁不了什麼?他要禁言論自由,嘩嘩九給禁了。和三鹿(事件時候)的政府運作,那是一模一樣,就是一個搪塞輿論,糊弄老百姓的一個手段。上海已經有三萬兒童(受害),上海兒童有三百萬,相當於百分之一。中國有多少兒童?其他地方你就更可以想像了。這個事情出來以後,中國政府的答覆是說:疑似,不確定。」

洋標籤:免除責任與追求時尚並舉

在食品衛生醜聞的處置上,中國各地乃至中央政府要面對的,還有一個責任認定和賠償問題。三鹿奶粉因為摻入三聚氰胺,導致嬰兒腎結石,至今各地要求賠償的案子不斷,許多家長不但沒有得到賠償,反而因為得罪地方當局,不斷受到刁難和壓制。相比之下,此次嬰兒奶粉導致性早熟事件披露之後,來自中國幾個大城市的報導稱:地方有關公司和政府部門已經開始拒絕檢查產品,以免參與承擔責任,特別是參與承擔賠償責任。對此,中國衛生部在本週四給予確認。周勍指出:現在企業和政府推卸責任的辦法,是藉助所謂「洋標籤」。比如盛元奶粉就稱自己的產品是符合歐盟食品衛生標準,云云。除了要證明自己可信而外,還有所謂積極促銷的作用:

「我有一次在一個小飯館,髒得一塌糊塗。它上面貼了一張用毛筆寫的一張破破爛爛的黃紙,上面:本飯館經過什麼行業認證。一個商品是商品的時候,它永遠是一個有限價值。當把一個商品引導成為時尚消費的時候,這個價錢就是天價。中國的資本,通過媒體,通過明星代言,來引導,把每一個產品都引導成不是商品,而是時尚消費。」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