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廣州人住得很"科學"(組圖)
房屋分五類廁所分男女 「干欄式」最鄉土 「樓閣式」最華麗 「城堡式」最豪富
干欄式是嶺南地區原生、特有的一種建築樣式。建築時首先打一排木樁,將樁柱埋入地下,在木樁上架地梁,地樑上鋪地板,再在上面立柱,用竹木茅草把房子搭成兩層,上面住人,下面養牲畜。屋檐的傾角還要做得很大,以便防雨防晒。
曲尺式是兩棟單層長方形坡頂房子成曲尺形連接,再把相對應的兩面用矮牆圍合起來,構成一個飼養牲畜的後院,使整個房屋佔地面積又成為方形。
三合式是從北方傳入廣州的一種民居形式,在出土文物中所見數量並不多。1955年在先烈路出土的一件三合式陶屋,前為堂屋,內有佣人在舂米、簸米。兩廊屋在後面。廊屋後牆間用矮牆圍成後院。左邊廊屋做廁所,右邊廊屋做畜舍。
樓閣式較之前三種都高大許多,應當屬於「高檔住宅」,分成數層,形式多樣,結構複雜,同時又富於變化。1957年在東山像欄崗出土的一件這類陶屋,結構嚴整,布局均衡,有明顯的中軸線。建築組合高低參錯,主次分明,說明中國建築以木構架為結構骨架,以中軸線為基礎的對稱布局形式,到漢代已完全成熟。
城堡式是規模最大、也最複雜的一種建築,數量也相當稀少。在廣州博物館收藏的68件陶屋中,只有兩件是這種類型。它兼具有居住和防禦的功能,居住人員眾多,佔地廣闊。因此專家們推斷它應當不是人口集中、地域較狹小的城市中的民居,而是當時的豪強地主在城外修筑的莊園建築。1956年東山三育路出土的一件陶城堡,高牆圍繞四周,前後大門都在中軸線上。大門口各有一名文吏和執兵器的武士守衛。門上建四阿頂城樓,四隅設角樓。城堡之內又有兩幢長方形陶屋,其中一幢還分出上下二層,旁設樓梯,左側是廁所。
穀倉支撐柱頂部的凸出是為了防止老鼠偷吃糧食
東漢時期干欄式陶屋上有門神 圖片翻拍/王維宣
今天的廣州,遍佈著高樓大廈。每當白天的喧囂散去,人流便分散匯入城市各個角落中。「安居」,對於這座城中的每一個人來說,都是最平實不過的理想。那麼,如果把時間向前推進2000年,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古人們如何在與今天繁華都市全然不同的環境中「安居」?廣州出土的房屋模型,可幫助我們一窺古代廣州人家門背後的生活。
漢晉房屋分五類 騎樓可謂干欄式變異
時光變遷,古代廣州人的住屋遺蹟如今已經難覓其蹤,所幸中國人「事死如事生」的觀念,讓當時人習慣將生前的居所以「等比例模型」的方式,安置在自己身後所處的「陰宅」中。這些隨葬的陶屋,就成為了今天人們手中重要的研究資料。廣州博物館副研究館員黃慶昌說,廣州出土的古代房屋模型主要是漢代、晉代,材質以陶屋居多,也有滑石或木材製造的,其中主要有干欄式、曲尺式、三合式、樓閣式、城堡五種形態。
古代廣州民居的樣式,是先民們為適應本地的氣候和環境而逐步摸索出來的。以最早出現的干欄式為例,廣東是亞熱帶氣候,高溫、多雨、潮濕,毒蛇蟲蟻多,這種底部懸空的房屋既涼爽,又可防風避雨,還能防避煙瘴和毒蟲野獸侵襲。而相對地,早期的中原人房屋很多是半地下式的,中間有火塘,用早泥做的屋頂上有採光兼出煙的孔洞,主要目的是抵抗北方冬天的嚴寒氣候。過去人常講「北人穴居,南人樹棲」,其實就是這兩類不同建築風格的再現。這種地道的嶺南風格建築流傳很廣,使用時間也很長,至今在中國南方一些農村仍然見其痕跡——廣東瑤族的房子多是下面放雜物,上面住人;海南島黎族有一些船形屋,外形輪廓像船,內部間隔如船艙,整座房子離開地面,用木樁支撐,上面住人,下面養牲畜,居、睡、煮、食同於一室;雲南傣族的竹樓也是干欄式建築;臺灣至今還有一些木樁屋,其建築的特徵與嶺南的干欄式房屋相類似。還有研究者指出,其實廣州近代興起的騎樓,也可看做是干欄式房屋的一種較新的變異形態。
穀倉分內外室還防鼠 家禽也有自己的住處
黃慶昌說,古代廣州民居的發展,有幾個重要的關鍵點值得關注,一是唐代在廣州任都督的宋璟推廣使用磚瓦建屋,替代過去常用的茅草竹木,不僅令建築更加堅固,形式更加豐富,也大大降低了火災的發生率;二是宋代廣州先後多次大規模修城,對城市形態和民居建設都造成了很大影響;三是到了明清時期以後,隨著東西方文化的廣泛交流和經濟的發展,廣州城內也出現了更多風格的建築樣式。
事實上,建築樣式的選擇並不僅僅是對自然環境的一種被動適應,也是古代廣州人出於對健康、衛生、清潔的要求而採取的現實考慮。例如出土的古代廣州民居的穀倉模型,也是有「內室」和「外間」的形式。據推斷糧食應當是放在內室中,而外間則用來住看倉人,及轉運糧食之用的「過渡地帶」,可以防止直接從外面進入穀倉導致有髒物混入。而且穀倉通常都是懸空的干欄式,由可移動的梯子上下。支撐的木柱頂部會突然橫向加寬一圈,這是為了防鼠。
與漢代陶屋同時出土的,還有大量陶塑的豬、牛、羊、雞、鵝等家禽、家畜日見增多。那個時候,生活和生產的空間還不能截然分開,這也是當時農業、畜牧業和莊園經濟發展的反映。許多陶屋中都塑造出了居民趕羊上架、趕豬入圈等生活氣息濃厚的生動情景,時隔千年後看來令人感到溫暖而親近。
古人也講「品質生活」 廁所分男女重通風
專家指出,除了講究衛生,古代廣州人在生活品質方面的認真程度並不比當代人差。
如今人一般,「出入平安」是古代廣州人最普通的願望。黃慶昌向記者展示了一件館藏的東漢時期干欄式陶屋,這件陶屋的門板上劃有抽象的圖案,雖然很難分辨出具體是什麼物像,但應當就是《後漢書•禮儀志》中所說的「門神」,起到的應當是護佑平安,驅邪納吉的作用。
今天的城市居民喜歡養寵物,而狗作為古代廣州人的家養「寵物」歷史也已相當悠久。在廣州出土的陶屋中,大多數在牆根處都設有「竇洞」,也就是方便守門犬進出的洞。在很多陶屋還原的生活場景中,狗也是常見的角色。
而樸素的「環保」觀念也很早就在廣州先民的生活中形成。廣州各地出土了多件古代陶灶。這些陶灶除了灶上置有燒煮用的鍋、釜等炊具外,灶身兩側等位置通常都會擺上幾口缸、壇之類的陶器。這是為了利用灶膛的熱力溫水,以備洗濯等之用,堪稱古代廣州人對熱能的認識與充分利用的最好例證。
又如「洗手間」,專家指出,至遲到春秋時期,廁所已經成為中國人居室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到了秦漢時期,珠江流域干欄式房屋中,都會辟出一處作為廁所;如果居室建築平面是曲尺形,後側的長方形小室就是廁所;如果居室平面是長方形,則廁所設在室內的一側。這種論斷在廣州出土的眾多古代陶屋中也得到了相當的印證。而且秦漢時期的廁所已經考慮到排污和通風等因素,許多廁所筑有台階或斜坡通向廁門,以備防滑;一些廁坑邊建有腳踏以防穢物髒鞋;有的廁坑底鋪有碎石或草木灰;廁壁上大多有窗戶通風;有些居家中的廁所還分出了男女廁;還有的將廁所與豬舍連通,起到堆肥的作用。
- 關鍵字搜索:
-
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