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移民找工作 聽聽老移民的「面試經」

簡歷、面試、加拿大經驗,這些都是新移民來到加拿大後面臨的新問題。作為一個移民加拿大21年的「老移民」,彭海波也經歷過這一切,但是後來他成了一位面試他人的項目經理,選人成了他的日常工作。讓他來講講另一邊的故事,對不少新移民是一種難得的「加拿大經驗」。

1989年就來到多倫多的彭海波,屬於中國文革後恢復高考制度後的首批大學生,在那個毫無選擇的年代裡他走進了地質行業,併進入中科院地質所工作,後來自然也是以地質專業深造緣由來到加拿大。彭海波說心裏話不喜歡地質專業,雖然來到北美後研究課題就是在風景如畫的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轉悠,他自言不是喜歡野外活動的人,對那種親近大自然的工作沒有太大興趣,最終轉行選擇了計算機。

由於以前有航空測量的經驗,他開始在航測計算機應用領域發展,讓他走上了華人的傳統強項「IT」行業,並且一路走來順順噹噹。IBM、TTC等大公司做起了項目經理,面試新人成了他的日常工作,因此了積累了大量面試的「內部經驗」。

彭海波回憶說,他以前有一個做IT的朋友想跳槽卻總是不順,他就給他點撥了一下,沒想到美夢成真,他才意識到幫助新移民可以有很多方式,如何正確理解面試就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他表示,華人對面試一般來說比較陌生,即使有不少面試經驗的人,對加拿大式的面試卻不一定應付得了。

他認為華人在準備面試的時候難免還帶著中國式的思維,比如很看重自己的學歷,往往把學歷放在簡歷的前面。他指出,簡歷的前半頁一定要抓住人的眼球,如果你把學歷擺在前面,加拿大人會認為你沒什麼實際工作經驗,只有靠文憑給你壯膽。僱主更重要的是想知道你做過什麼,你在加拿大做過什麼。有的華人覺得以前送貨、當收銀員等工作不必寫在簡歷中,彭海波認為這些工作其實很重要,因為你從中積累了直接和客戶打交道的經驗,為什麼要略過呢?

此外,不少新移民把原來的工作僅僅看成一個簡單的勞動,而沒有發現工作的實際價值,因此在面試的時候會失分很多。他把面試中的自我介紹分為個人技能、所屬行業和曾經服務的過的知名公司,新移民在個人技能介紹方面都很充分,行業定位也不錯,但是往往沒有在大公司工作的經驗,也不知道如何把自己的工作與知名公司聯繫起來,因此會顯得沒有競爭力,因為你給誰做往往是你能力的表現。

他表示,我們中國人常把自己比喻作螺絲釘,但是同樣一個螺絲釘放在傢俱上還是導彈上,其內涵就打大不一樣,發覺自己的價值,善用西方的價值觀去推廣自己,這是新移民值得學習的。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