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CPI攀高 外媒議論紛紛

中國官方昨天公布的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創21個月來新高,引發外國媒體競相評論,多半認為中國官方不易守住3%「底線」,通脹疑慮猶存,但也有媒體認為,情勢仍在中國政府控制範圍內。

法制晚報今天匯整多家外國媒體評論,做出相關報導。

英國金融時報指出,「通脹大幅攀升,是中國未來數月面臨的一大風險」、「CPI漲至3.3%,再破政府制定的3%警戒線」。

金融時報以「中國經濟7月繼續減速,但通脹抬頭」為題報導說,隨著為房地產市場降溫以及降低能耗的措施開始見效,中國7月份經濟繼續放緩。同時,CPI進一步上漲,今年第二次突破政府制定的3%警戒線。

不過,法制晚報也引述美國舊金山紀事報為官方政策辯護。紀事報認為,CPI這種上漲趨勢很有可能是暫時性的。

法制晚報又引用澳洲最具影響力的「澳大利亞人報」說,中國今年的CPI上漲將在「政府的可控範圍之內」。

報導說,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中國CPI的增長只是一個短期現象,部分原因是近期的洪澇災害擾亂了食品供應。

但是,也有外國媒體指出,中國在未來數月將面臨通脹大幅攀升,「如果經濟減速的步伐逐漸加快,那麼將壓縮政府扶持經濟的空間」。

美國研究機構Stone & McCarthy分析師奧爾利克表示,CPI創下2008年10月以來最高水平提醒著人們,中國貨幣刺激政策的代價尚未完全顯現,通脹「火山」距離爆發為時不遠。

但是,財經專業媒體英國路透社認為,中國主要增長指標放緩、CPI反彈,這些市場都已有預期,金融市場對中國數據的反應總體上偏向樂觀。

路透社認為,中國剛剛公布的7月經濟數據顯然沒有給市場太多意外。去年前低後高的基數以及宏觀調控的持續,使得工業和消費增速繼續下滑,而CPI繼續上漲更多地源於統計滯後性,以及糧價的上漲。

奧爾利克說,7月的CPI高點所代表的「物價壓力」將會消退,中國政府將會更加關注提振經濟。此外,7月房價與6月持平也象徵著中國政府對房價的控制正產生作用。

報導又引述申銀萬國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說,CPI漲幅符合預期,很多導致CPI上漲的因素是不可持續的,伴隨著這些因素的消退,預計在今年第四季度中國通脹將得到控制。

各大國際組織及財經分析機構對今年中國全年CPI增長的預測值為:匯豐3.1%、美林2.9%、摩根史丹利2.8%、高盛2.4%、世界銀行3.7%、亞洲開發銀行3.6%。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