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名女書畫家曹貞秀藏「紫袍玉帶」硯(圖)

在清代4300多名書畫家中,女性書畫家不乏其人,乾隆、道光年間的著名女書畫家曹貞秀名列其中。尤其是她珍藏的「紫袍玉帶」端硯,是研究女性書畫家精神追求的佐證。

硯長17.4厘米,寬11.6厘米,高3.8厘米,呈紫赤色,石質細嫩,包漿自然。硯面琢成瓶形,瓶口為硯池,瓶身為硯堂,造型樸素典雅。硯堂有冰紋、金銀線、火捺、魚腦凍、蕉葉白、簇擁鵝鷸青花,隱約可見研磨墨痕;硯腰環繞嫩黃淺綠色石脈紋一道,為典型「紫袍玉帶」端硯。硯背窪下,中央豎刻兩行楷書硯銘:「乾隆甲寅春曹貞秀藏」。下鈐篆書「貞秀」方印。

「玉帶」硯被歷代騷人墨客推崇。「玉帶」硯最早記載見於元代文學家、書法家楊維禎撰《玉帶生傳》:「玉帶生」是文天祥藏的一方端硯,因其腰間有一條白色玉如帶,名曰「玉帶生」。元代詩人張憲據此作《玉帶生歌》,他在序中說:「‘玉帶生’,端人也,事文山丞相為文墨賓……丞相素重之,呼召不以名,但曰‘玉帶生’。」清康熙年間,文天祥家藏這方「玉帶生」硯重現民間,為蘇州巡撫宋犖所得,後被乾隆皇帝收藏,編入《西清硯譜》,硯側加刻「御銘」,其中有「激切盡節易,從容盡節難」高度評價文天祥。硯背刻乾隆御題《玉帶生歌》銘文。由此可見乾隆皇帝對文天祥「玉帶生」硯的賞識。

紫色代表「紫氣東來」、「大紅大紫」,寄託希望和未來;尤其硯腰環繞嫩黃淺青色石脈,為自然生成的紫赤色端硯添了無窮魅力。古人冠以「紫袍玉帶」美名,寓意「玉帶纏腰」、「吉祥如意」。曹貞秀這方「紫袍玉帶」端硯硯銘「乾隆甲寅春」,即乾隆五十九年(1794)春。是年曹貞秀三旬有二,正是「紅顏恃容色,青春矜盛年。」她珍藏這方端硯,不僅承載了乾隆盛世、自然和諧的文人心態,而且彰顯藏者仰慕熱血男兒文天祥以身殉國的浩然正氣。

曹貞秀(1762-1822),字墨琴,自署寫韻軒,安徽休寧人,居吳門(今蘇州),曹銳女,王芑孫之妻。無金粉之好,工詩,能書,善寫梅,有畫梅橫冊,書法鐘王,所臨十三行石刻,士林推重。著《寫韻軒集》,有名作《桃花源記》詞,時稱「墨琴女史」。王芑孫(1755-1817),字念豐,號惕甫、鐵夫、雲房,長洲(今江蘇蘇州)人。12歲能寫文章,乾隆五十三年(1788)召試舉人,官華亭教諭,曾任松江(今上海)知府。肆力於詩,最工五古,書法直逼劉墉,不期而合。著有《碑版廣例》等。」可謂「夫妻書法家,墨趣傳佳話。」
 

本文留言

作者許滿貴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