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建議:將「低端勞動力」趕出北京(組圖)


「低端勞動力」也為大城市做著巨大貢獻

北京市人大常委通過專題調研,建議對所謂的「低端」勞動力實行強制退出機制,以此控制北京流動人口猛增的趨勢,緩解城市環境資源壓力。北京今後會變成只是精英們的首都麼?

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從今年5月起就合理調控人口規模展開了2個月的調研,併發表報告指出,北京市4年來流動人口共增加了151.8萬,年均增長37.9萬。截至2009年底,北京市共有常住人口1972萬,其中戶籍人口1246萬,登記流動人口763.8萬,如果將駐京部隊、散居人口和探親旅遊就醫等人口計算在內,北京的流動人口將突破1000萬。

鑒於北京流動人口猛增的趨勢,北京市人大常委提出控制人口,緩解資源緊張、基本公共服務與社會管理壓力的建議,即:在加大對高端人才引進的同時,減少對低端勞動力的需求。所謂的低端勞動力包括小門店、小企業、零散工種等。建議包括對上述產業從業人員實行強制退出機制,對具有穩定職業、連續居住的流動人口採取新的管理模式。北京理工大學經濟教授、研究"中國問題學"的胡星斗教授認為,北京市人大常委提的相關建議是「歷史的倒退」:

「這個建議是不符合現代文明國家潮流的,是倒行逆施的做法。我相信北京市人大不會通過這樣的決議。雖然北京的人口已經接近或是超過了它的承受能力,要控制人口要通過調節全國資源,通過市場選擇,人性化控制,不能通過強制辦法。這是變相恢復收容遣送制度,變相剝奪人民遷徙自由的權利。」


攤位小,貢獻不見得小

有錢留京 沒錢走人?

支持減少北京對低端勞動力需求的代表之一是人大人口研究所的杜鵬教授,他的觀點是:小門臉店舖的經營者如果離開北京,自然會回到原籍城市或是到其他城市從事同樣的工作,以此達到分散人口的目的。中國經濟網8月4日轉載的文章也談到北京市人大常委提出的減少人口壓力的建議,其中做了一個「高考擇優錄取」的類比,這也是支持這一建議的人的論據之一:城市空間和資源有限,所以要「擇優」留京。

「小小鳥民工熱線」創辦人、多年來幾乎每天都與所謂的「低端勞動力」打交道的魏偉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表示,對於低端勞動力的需求並不應由政府行為來干預:

「從公民社會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建議是不應該的。北京的各行各業,比如服務員,家政工作者,建築工人,都屬於低端勞動力,一個社會讓哪種角色的人存在,我覺得社會有自我平衡的功能,用政府行為來干預我認為不太現實。」


只有精英才能留北京?

「首善」還是「首惡」之都?

北京理工大學的胡星斗教授則認為,如果真的將低端勞動力都轉移出北京,那北京作為首都將不是「首善之都」,而是「首惡之都」:

「中國就會倒退到封建等級的時代,何況低端勞動者也是一個城市必需的。很難想像一個城市只有高端勞動者,沒有低端的,賣菜的很少,修鞋的很少,那生活就很不方便了。當然加強城市管理是必要的,但要採取符合現代文明的辦法,否則最終傷害的是地方政府的信用和權威性。」

北京市人大常委關於減少流動人口的建議只是提議性質,尚未通過也不具備任何法律效力。但這一建議的提出已經引起媒體的關注和討論。中國網8月4日以報摘的形式將中國大小報紙相關內容的討論節選刊登,在編後語中寫道:「北京不只是精英們的北京,這個城市今日的繁榮離不開每個崗位上辛勤工作的勞動者,包括在某些人看來很‘低端’的崗位上的勞動者。」

原題目:北京市人大常委建議:「擇優」留京,控制人口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