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重蹈日本通縮危機?

通縮的恐懼在美國繼續蔓延,剛剛公布的數據加劇了市場有關通貨緊縮並非空穴來風的認識。據密歇根大學調查,消費者信心指數從6月份的76降到現在的67.8;美國商務部供應管理協會公布了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從6月份的56.2%下降到55.5%,PMI已經從去年12月以來,連續8個月創出新低,加劇了市場對美國經濟面臨二次探底風險的擔憂。

有「債券大王」之稱的格羅斯表示,通縮不僅是個學術論題,而是現時正在發生的風險。華爾街的投資者正在為應對通縮而調整資產配置。

繼保羅•克魯格曼宣稱大蕭條即將來臨之後,近日,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警告,現在是美國經濟復甦過程當中的一個暫停,而且如果美國的房價再下跌,有可能會變成另外一個大麻煩。顯然,美國經濟正處於一個極度敏感的十字路口。美國之所以在危機之後並沒有出現通縮,是因為與美國政府的刺激政策有關。這些一次性的刺激政策如果在刺激過程中無法將經濟恢復到持續性的市場增長機制之中,那麼,當刺激政策結束或者作用逐步消失之後,經濟會陷入增長暫停或者二次探底。

事實上,美國的通縮因素持續積累。首先,美國的房價下跌摧毀了財富,每個企業和家庭都在努力修復他們的資產負債表,這降低了消費能力。危機也鼓勵了儲蓄,美國的儲蓄率今年到了最高水平6.2%,這意味著消費開支正在不可避免的減少。其次,金融機構、企業與消費者持續的去槓桿化,使得貨幣週轉率的減慢;而最根本的是,長期的高失業率導致相當一部分人無錢消費,減少了終端需求。從供給面看,全球性的產能過剩使得生產企業喪失了定價權。更可怕的是,很多不良資產在危急中並沒有得到處理,而是被新的會計方法或凍結債務清償的方式暫時掩蓋,或者轉移到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中,隨時都有可能產生新的威脅。

這種不是由生產率提高,而是定價能力喪失和終端需求減少造成的通縮,會損害企業的生存和利潤,使得高失業率持久化,從而陷入通縮漩渦。在衰退開始之前,美國通脹率是4%,自今年開始以來,隨著經濟放緩,通脹率一直在穩步下降,現在是1%。如果經濟繼續放緩,估計通脹率還會下降得更低。在利率已經接近於零的情況下,通脹率仍然如此之低,美國很可能陷入日本在上世紀90年代的「流動性陷阱」。正如美國聖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主席布拉德日前警告,美國正面臨出現類似於日本那樣通貨緊縮的風險,即使繼續採取顯著的量化寬鬆政策,也無濟於事。日本式通縮意味著長達數年的經濟增長停滯,以及失業率持續高企。

如果美國真的陷入通縮泥潭,對全球經濟將是一個重大打擊,尤其是對中國等經濟體而言,將面臨諸多變數。

目前最為頭疼的是,美國的通縮趨勢可能讓美聯儲維持極低的利率政策,而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正在面臨通脹的威脅。美國的衰退前景與中國利率釘住美元的政策,可能導致熱錢重新大規模流入,進一步催生通脹。與美國「先通縮,後通脹」的路徑不同,中國可能面臨「先通脹,後通縮」的局面。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