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境事故已成為嚴重社會問題

中國近期影響環境的工業事故頻繁發生,給人民的生命財產和環境造成危害。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頻發的環境事故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

* 本月工業事故頻發*

進入7月,中國發生了數起引人關注的工業災難性事故。首先是7月3日,福建省紫金礦業集團下屬企業污水池發生泄漏,大量污水流入汀江,造成部分江段嚴重污染,2000噸魚類死亡。同時嚴重影響污染江段沿岸7萬多居民的飲水。

接著7月16日,中國東北大連市港口石油碼頭管道發生爆炸,1500噸左右原油泄入黃海。雖然經過清理,但是據中國綠色和平的監測,事故附近依然遭受石油污染,其中包括一個海鳥棲息的海島。7月28日,南京一家已停產的塑料廠發生爆炸,造成至少10人喪生,幾百人受傷的慘劇。也是在7月28日,洪水沖毀了吉林省一個存儲化學原料的倉庫,至少7000多桶化學原料和其它物品被洪水衝進松花江。

*獨立評論人士:超出正常允許概率*

中國後改革思想網總編、獨立評論人士陳永苗認為,中國頻繁發生的工業事故已經超出了允許的概率範圍。

陳永苗對美國之音說:「我覺得,現代化的工業化生產要說沒有事故那是可能性不大的。但是像中國這樣頻發的爆發工業事故也絕對不是一個可以允許的概率範圍。」

*環境事故成為社會問題*

工業事故造成的環境污染威脅居民的身體健康,生命安全,還具有潛在的生態危機,因此環境污染是引起普遍關注的社會問題。中國民眾對日益惡化的環境越來越無法忍受。

一項調查發現,至少10%的大城市人認為,自己所在城市不適合居住;至少40%的人對自己城市的空氣質量不滿意。

* 環境質量換GDP數據*

但是,獨立評論人士陳永苗認為,在中國目前的政治體制下,各級政府只顧創造GDP,而防止工業事故的規章制度已經成為一紙空文。

他說:「在現有的政治體制控制之下,保護之下,它所制訂的一切防止工業事故的標準,就變成一個空頭的東西,不執行的東西。它利用儘可能低的人力資源,儘可能低的安全標準,來創造它的GDP,賺取利潤。」

陳永苗斷言,在中國,保護少數壟斷利益集團的政治體制不改朝換代,特殊利益集團對環境的破壞就會繼續下去。

中國政法大學經濟學教授楊帆指出,在中國市場經濟的進程當中,國家對環境問題重視不夠,立法跟不上。揚帆教授說:「就是國家管得少了,而且立法也跟不上。市場經濟以後,把什麼都私有化了, 你的立法能跟上嗎?」

揚帆教授說,環保是個社會問題,需要民眾的監督。他認為,民眾對附近造成環境污染的企業大膽舉報,政府就會干預。

*上半年環境污染事故同比增 98%*

財經媒體彭博新聞社報導,今年頭6個月,中國發生的環境污染事故同比上升了98%。老實說,中國政府確實加大了對環境保護的力度,各項規章制度也層出不窮。但是「環保風暴越刮越大,環境越來越差」。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