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磨一劇 太陽劇團照耀藍海

在全球經濟衰退重創各大產業之際,太陽劇團靠著不斷追求創新與全球布局的策略,成功打敗不景氣。不過太陽劇團並不以此滿足,持續投入重金研發新表演藝術,因為他們的關鍵永遠是「未來」。

隨經濟衰退、民眾大舉縮減支出,太陽劇團的因應之道就是持續創新。太陽劇團執行長拉馬爾(Daniel Lamarre)說,他希望確保觀眾都期望能從太陽劇團看到最前衛的表演、太陽劇團絕不會對表演品質妥協,而且會不斷力圖創新,這樣才會有更多人願意掏出荷包進場觀賞。拉馬爾說:「為了不讓表演品質受影響,我們全體創意團隊都全神貫注設計每場表演,每位成員都有三年時間專心設計一場表演,三年後我們才會再給他們新的挑戰。」

拉馬爾也坦承,太陽劇團透過異業合作找來第三方金主挹注資金,也協助緩衝了該劇團所遭受的重擊,他說:「我們不必自己投資所有金錢,我們非常幸運,擁有願意投資大量金錢的合作夥伴,他們為了我們興建最棒的劇院、讓我們製作大型演出、營造壯觀場面。」

為了刺激業績持續成長,太陽劇團著眼全球布局。拉馬爾說:「我們的全球巡迴表演規模已從過去的70座城市增加至250座城市,我們也會在亞洲固定巡演,但我們更希望能在全球各大主要城市固定演出,這可能得花五到十年以上的時間,所以我們的潛力依舊無窮。」

拉馬爾也注意到亞洲市場,並特別看好中國、南韓及日本的潛力,他說:「就觀眾人數而言,亞洲地區的發展潛力龐大,這也是我花費大量時間與資源開發亞洲市場的原因。」除了亞洲,太陽劇團也將於明年3、4月首度在南非登臺演出。

不過,要讓全球各地民眾接受的關鍵還是創意,因為各地文化背景不同,表演的所有元素都必須要能跨越國界,或融合各國元素進行創新,如太陽劇團表演使用的音樂便常融合法國、義大利等多國元素。

這一點可難不倒太陽劇團,因為「融合」和「創新」向來就是太陽劇團的優勢─他們能從一群街頭雜耍藝人躍至目前全球馬戲團產業霸主地位,關鍵就在於創新;該劇團也因開創全新觀眾群,成為暢銷書《藍海策略》的經典範例。

在太陽劇團崛起前,馬戲團產業著重於挖角最出名的小丑與馴獸師,希望能用更精彩的雜耍與動物演出,在日漸萎縮的市場規模中爭取更多觀眾青睞。

不過太陽劇團卻開創出全新表演風格,把動物與馴獸師表演移出舞臺,只保留了代表馬戲團精神的帳蓬與雜耍,並設計出乾淨舒適的觀眾席,把目標族群從傳統的兒童,轉向消費力更高的成年人,打開一塊無人與之競爭的藍海新市場。

太陽劇團也將舞台劇的編導制度導入雜耍活動內,融合傳統馬戲團、舞台劇、音樂及特效的表演方式,呈現出全球獨一無二的演出,促使營收持續成長。太陽劇團在2007年的總營收高達6.3億美元,遠優於2005年的5.5億美元。

不過,拉馬爾仍認為這塊市場充滿了競爭與挑戰,「我們的危機就是為此驕傲自滿、並每次都依循固定模式表演,因為人們的期望會愈來愈高,因此我們必須持續創新、也必須持續冒險,以免淪為‘過去式’。」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