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效茅:韓美黃海軍演的戰略意義(圖)
在「喬治.華盛頓」號航母上,一名美軍正為FA-18超級大黃蜂參加美韓軍演做準備(美國之音)
中美「溫戰」戰場逐漸從全球安全向匯率、勞工、網路方面擴展;放棄與中國大陸「利益攸關」的關係、要做好「後中國世界」準備的戰略主張呼之欲出。
很顯然,美中兩國軍方在六月上旬的第九屆亞洲安全大會上的激烈交鋒,說明兩軍之間沒有互信機制與秘密溝通管道。相反,台海兩岸雖尚未建立軍事互信機制,但有秘密溝通管道存在,因此,「擦槍走火」的概率比較小。
之於東南亞各國,其戰略研判也是相當矛盾的:一方面,不希望台海發生大規模衝突而影響了地區安全,儘管台海衝突會使兩岸同時失去南中國海的戰略利益,而使東南亞周邊國家實力提升;另一方,東南亞國家(特別是第九屆亞洲安全大會的東道主新加坡)很希望美軍重返,即借美國力量抵銷中國大陸日漸增長的軍力。
「溫戰」範圍在擴大
本文作者在《動向》雜誌二〇〇九年四月號曾發表過中美關係「溫戰」狀況的文章,大陸網易論壇也曾轉刊(現仍可搜索得到)。該文指中美之間在全球安全方面的歧見增多,但又不至於回歸冷戰或走向熱戰。時過一年,「溫戰」已經向匯率與勞工兩個領域擴展,中美關係進一步複雜化。這促使美國積極調整全球戰略布局,歐巴馬本人也改變了對北京的謙恭姿態。
在匯率方面,美國一直堅持人民幣升值,調門時高時低。到今年六月歐洲在中國匯率問題上與美國形成了一個新的同盟關係。此前,金磚四國中的巴西與印度也表態要求人民幣升值。當然,巴西的表態並非與美國利益一致,而是它要做第三世界領袖暨取代中國大陸全球經濟地位的打算使之然。
匯率之爭超過了政府與議會層面,涉及到了社會力量,美國最大的工會組織勞聯產聯認為中國大陸工人工資過低,使得出口品具有價格競爭力,從而造成了進口大國美國不合理的工人失業水平。國際公認的對比數據是:中國大陸工人工資平均水平,僅為美國的百分之四。隨中國大陸勞工階層權利意識的覺醒,工資水平也將有所提高,從而會與人民幣升值一起降低出口品的價格優勢。簡單地說,中美之間的匯率「溫戰」牢牢地將大陸的經濟增長與社會穩定粘合在一起。
所以,大陸官方學者在聲稱中國匯率不是美國貿易逆差主因(而是美國消費模式有問題)的同時,大多認為美國壓人民幣升值是「戰略陰謀」,最終後果是破壞中國社會穩定。實質上,美國真地放棄人民幣升值要求,轉而提升國內生產以減少進口,對中國的大打擊更大。
在強硬了一段時間後,北京不得不於多倫多二十國峰會之前,宣布匯改意向,並升值一百七十三個基點——六月二十一日升二百九十五個基點,六月二十二日落一百二十二個基點。(註:一百個基點是人民幣一分錢,即一元的百分之一。)
五月中旬令美國沮喪的兩國人權對話,促使其日後策略向經濟方面轉移。美國在繼續對中國大陸政治異見精英層關注的同時,也會投入較大的精力關注中國大陸勞工權益。
網路「戰爭」已經開打
五月中旬的中美人權對話,美國將勞工權益提到與宗教與言論自由、法治同一個水平上來,而且將網路自由提升到以上四個元素以上,高調批評中國防火牆政策。中國大陸在六月初,發布《中國網際網路狀況白皮書》作出強硬回應,強調了網路主權主張暨打擊網路煽動行為。也就是說,北京政府絕不會在網路自由問題上做出讓步。在網路自由方面的強力較勁,可看作是廣義的中美網路戰爭的一部分。
美國之所以在網路自由方面對中國大陸毫不妥協,不僅是想藉此促進後者人權狀況的改善,更是為了讓中國政府背景的網路透明化。這種透明化對於美國,比中國大陸軍事透明化更重要。美國國防系統的計算機網路每天會遭到六百萬次不明身份的探查。他們暗示這些攻擊大部分來自中國。隸屬於美國軍方的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在六月初的一份報告中說:「技術先進的外國軍隊有能力摧毀美國的計算機系統。」
中國軍方對美國的網戰能力也進行過深度解析,指出:美軍網戰部隊有八萬八千名員額,其中五千名是信息專家。這樣的資訊難以得到中國大陸的正面證實,但是,早在二〇〇七年上半年,中國大陸軍方就形成了完整的信息對抗理論體系,估計兩年後已經進入戰術成熟階段。
美國對中國大陸進行的網路探測,絕不小於中國大陸對美國軍方的專門入侵。工信部的公開報告表明:二〇〇九年全年,中國有四萬兩千個網站遭到黑客攻擊,每月計算機中毒量高達一千八百萬臺。報告雖未直指美國為主要進攻者,但專家們私下推測有六成多來自美國,另三成多是國內黑客與殺毒軟體開發商利益合謀行為造成的。
天安艦事件本不重要
整個天安艦事件實際上只有兩個關鍵詞,即「水雷」變成了「魚雷」。如系前者,說明韓艦是誤航自招;如系後者,則是攻擊者早有預謀。中國大陸在該事件上採取了一貫的曖昧態度,不認可初步調查結果,不支持安理會譴責,又聲稱耐心等待公正結果。
在美國中亞戰略未得調整以前,朝鮮方面可以隨時操縱六方會談。但是,試圖將國內全面危機轉移出去的戰術性選擇,給美國帶來了重返東亞(從東南亞至東北亞)的機會。公平地說,從美國輿論一直在就此事渲染朝鮮半島的危機情狀看,美國已下定決心:突破軍艦不出現在黃海的慣例,在中國與朝鮮的交叉海域實施韓美聯合軍演。
從戰術上講,美國充分考慮了中國大陸的可能反應,因此華盛頓號航母的到達日期從六月底改到七月份。北京政府對此也進行了反覆權衡,在要求涉及東北亞安全的各國保持克制之後,以一個具體番號的部隊的名義宣布:「六月三十日至七月五日,每日〇時至十八時在舟山至臺州以東進行實彈射擊訓練。」但是,這個行為只是做給國內看的,而不可能實質性地阻止美軍時入黃海。因為其實彈覆蓋範圍只有往北達到北緯三十二度、往東達到東經一百二十七度,才有阻嚇作用,而其公告所示往北未達北緯三十度、往東未達東經一百二十五度。
更為有趣的是,為回應臺灣方面對東引島(屬馬祖防衛區)撤軍換取大陸導彈後撤的猜疑,北京政府將實彈訓練限制在了浙江沿海而未延伸至福建沿海,北緯最小度數(往南)未達到二十七度。當然,一旦韓美在黃海的軍演真地與中國「擦槍走火」,浙江沿海的中共海軍可以南北東三向延伸,也許會重演一百多年前的中日黃海大戰之情狀。
美國準備從戰略上放棄中國
應當說,美中之間「擦槍走火」的概率不大,美國決定進黃海的戰略含義有兩層,第一,在一到三年的時間內,解決朝鮮金氏政權,至少是以壓促變,使其國內改革派上臺;第二,放棄與中國大陸「利益攸關」的關係,不再指望北京政府的國際戰略配合,儘管不久前中國大陸表態支持制裁伊朗。
朝鮮方面很恐懼,朝中社專電稱:「在這樣的局勢下不計後果地策劃聯合軍演,無異於點燃另一場朝鮮戰爭。」
美國戰略學方面的主流意見不僅暗示放棄與中國大陸的「利益攸關」關係,還指出:要做好「後中國世界」的準備——中國很快會失去經濟增長動力,不再適合(也不值得)國際資本投資。俄羅斯的戰略專家們則從另一個側面看到了問題的實質:美國不同尋常地加強與印度的關係,旨在對稱為「中國軟脅」的印度東部與中國南部邊界那樣一個三角區伺機下手,比如挑起該地區的宗教、民族、階級三重矛盾,給中國大陸造成東西難顧的窘迫局面。
總的來看,源於美國對臺軍售的雙方爭吵僅僅是表面現象,本質上仍然是兩個截然相反的政治價值系統出現了無法調和的衝突。目前無法測知衝突的最後解決是兩國正面交鋒,還是藉助朝鮮半島的再次戰爭,乃至於在南亞爆發不可控制的大騷亂。初步的特徵出現,至少要等到韓美黃海聯合軍演結束後。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關鍵字搜索:
-
謝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