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百日 房地產陷入最壞博弈(圖)

一方面是堅挺的房價和種種有關房產新政鬆綁的傳聞,一方面是有關部門堅定不移地貫徹新政的決心。對於政策與房價的僵持狀態,民眾對未來房價的擔心和焦慮遠遠多於對政策的信心。既然政策如此高調,各部委的決心如此之大,為什麼卻難以撼動明顯不合理的高房價,這種惡性博弈的背後,不乏現實生態下中央、地方和開發商圍繞房地產而各打算盤的「經濟邏輯」。

以本次房地產新政的種種傳聞為例。之所以有關於房地產調控政策提前結束的論調,最主要的原因是對下半年中國經濟下滑態勢的擔心,在最近高層的頻繁調研中,高層對中國經濟下半年的走勢看法謹慎,而溫總理在湖北等地考察時關於中國宏觀調控面臨的「兩難」問題的增多更是被很多人視為未來宏觀政策鬆綁的一個信號。在這種情況下,銀行、地方政府、開發商乃至學者們對於剛剛實施不到三個月的房地產新政提出了可能放鬆的判斷,在某種程度上也絕非空穴來風。而二季度的經濟數據似乎也印證了這種擔心,GDP增長從一季度的11.9%降至10.3%,超過了預期。

除了經濟增長的考量之外,本輪房地產的政策目標模糊也成了博弈各方利益的焦點。按照新政的字面意義,本輪房地產調控的目的在於「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就此而言,全國一線城市房價上漲的勢頭基本得到了遏制,一些人認為,既然政策的目的不是為了房價下跌,而只是「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房地產調控已經達到了目的,無需繼續調控或出臺新的政策。

就時下的態勢而論,房價的堅挺已讓房地產陷入了最壞的「納什均衡」,這種沒有妥協和非理智的自殺式博弈雖然帶有某種賭博和僥倖的成分,但就結果而言,無論對於中國宏觀經濟、房地產以及民眾,都是最壞的選擇,最近三個月以來成交量的暴跌更是預示著開發商與民眾之間對目前的房價存在著嚴重的分歧。在資金鏈日益收緊,民眾對房價不認同的情況下,支撐開發商信念的,依舊是對政策的幻想,很顯然,這是一種純粹的政治邏輯。

誠然,中國房價的確複雜,房價的邏輯也不純粹是經濟的,但就目前的形勢來說,這一次開發商選擇的「硬扛」的策略基本上可能算下下策的選擇:一是就中國經濟而論,上半年11.1%的增長几乎意味著,中國經濟2010年的增長在9%以上已經沒有任何懸念,儘管從二季度開始,增長的確在放緩,但只是從一季度較快的12%左右降低到9%-10%,依然屬於全球最快的經濟體。

在經濟增長態勢良好的情況下,政府沒有任何理由放棄對中國經濟未來發展具有極大威脅的高房價的約束;二是就政策的公信力而言,一旦調控鬆綁,所謂史上最嚴新政很有可能成為「史上最短」的房產新政,最起碼可以判斷,房價在沒有回落的情況下將再次迎來報復性的反彈,房地產政策將徹底喪失民意基礎和支持,這對任何一個執政黨而言,都是最危險的選項;其三,就房地產本身的發展而言,本輪房地產調控不僅僅是控制高房價,更是為中國房地產未來的健康發展確立一個公共政策的框架體系,包括房地產在內的一系列舉措不僅僅立足於當下,更是放眼於未來。

基於此,筆者認為,為了打破目前的僵局,決策者應該就目前的房地產調控釋放明確的信號,在中國經濟基本面向好的情況下,政策應該優先選擇「穩定和延續」,應該堅持解決中國經濟的結構調整和深層問題,堅持消除房地產泡沫破滅對中國經濟的發展隱患,切不可貿然讓房產新政再次半途而廢,同時,應該啟動問責機制,督促地方出臺配套細則,新政百日已過,地方配套細則的出臺卻遙遙無期,如果沒有追責機制,政策將依然會被地方政府懸空,難以發揮威力。

本文留言

作者馬光遠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