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市暫停向一批中國人發救濟金(圖)

日本救濟金制度受到很多國民質疑

日本大阪府大阪市週四(7月22日)決定暫停向一群剛定居當地的中國人申領的救濟金。大阪府知事橋下徹週五讚揚大阪市此一決定「太完美了,了不起」。

兩名居住在大阪市的70多歲中國人姐妹今年5、6月期間申請了他們在福建48名直系親屬來日本照顧他們。48人抵達後都在一週內往所屬的區政府申請生活救濟金。

大阪市政府7月1日向其中符合條件的32人支付了7月份總額241萬日元(約18萬人民幣)的救濟金,引起日本傳媒、輿論嘩然。

推卸責任的結果

日本存在對無產無業的窮困者每月發放最低生活費的救濟金制度,但在國民繳交養老金保險,現在每月得到的養老金還低於救濟金,將來更不能確保的形勢下,救濟金制度本來已倍受大部分國民質疑,日本人申請,條件也很苛刻。

大阪市政府健康福祉局一名姓小林的官員7月2日對BBC中文網記者說,只要這些中國人的居留手續合法,並符合領取救濟金的條件,他們不得不依照規定向他們發放救濟金,但他也對48名中國人入境日本的手續和目的存疑。

而法務省一名姓西川的官員對BBC中文網記者表示,法務省不認為這件事上存在任何入境審查的責任。

不過傳媒、輿論一方面指出救濟金制度漏洞和質疑批准外國人定居的標準,一方面認為很多窮困的日本人還不懂申請救濟金,抵達日本不到一週的中國人卻知道如何執行,形成了一股日本社會熱議的「中國人威脅論」。

中國人形象受損
《產經新聞》7月10日指責一份日本發行的中文報紙《東方時報》教唆中國人申請日本救濟金,也樹造了日本的中文報紙是威脅的「幫凶」形象。

在日本地方行政首腦中民望很高的橋下知事雖沒直接批評這群中國人,但他形容大阪市「像是吃國民稅金的白螞蟻」。週五他改口說,「雖有很多批評,但大阪市不失為工蟻」。

輿論壓力下,大阪市週四以48名中國人中,12人已找到工作,取消申領救濟金資格;其他人入境目的有疑問的理由,決定停止對他們發放8月份的救濟金。

大阪市長平松邦夫表示,不可能繼續這麼發放。他說法務省大阪入國管理局正在重新審核這群中國人居住資格,市政府會依據審核結果作出最終決定。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