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還「地大物博」嗎?

從小我們就從教科書上學會這樣的句子,「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今天的中國人口眾多是事實,但是地大物博還是事實嗎?

中國《中老年時報》刊登文章寫道,最近由中央電視臺項目組所著的《國情備忘錄》提供了一些資料,讓我們進一步認清中國目前的資源情況,中國共有煤炭、石油等各類資源型城市118個,其中煤炭城市63座、有色金屬城市12座、黑色冶金城市8座、石油城市9座。然而一些城市已經從富含資源變成了資源枯竭。 2008年,國家宣布首批資源枯竭城市,共有12個城市。2009年3月,又有32個城市被列入第二批資源枯竭城市。全國1010個大中型礦山資源潛力調查結果表明,600多座礦山成為儲量逐年萎縮的危機礦山,佔了近63%。無度的瘋狂挖掘使資源枯竭,不斷削弱中國「地大物博」的底氣,越來越多的城市被迫躋身資源枯竭型城市的行列。資源枯竭型城市,指的是由於該城市資源豐富,把資源開發加工作為主導產業,但隨著資源的枯竭,城市經濟出現大滑坡。這樣的中國城市不是幾個,十幾個,幾十個,而是上百個。

150年前,一位叫李希霍芬的德國人隨外交使團來華。兩赴山西考察後,這個德國人說:「中國是世界第一石炭國」、「山西煤炭資源可供世界兩千年之用」。然而自1993年中國石油消耗首次出現拐點成為石油淨進口國以來,進口量逐年增加,直到佔據石油消費的半壁江山。有人預測,到2030年,中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將高達80%。

現在中國把希望寄託在清潔的核能。在中國的能源比例構成中,核能僅佔微小的1.6%。中國屬於貧鈾國家,現有探明的天然鈾儲量,最多可供4000萬千瓦裝機容量的熱核電站運行50至60年。未來中國的鈾礦資源中,1/3國內供應,1/3國外找礦,1/3依靠進口,中國鈾資源需求的對外依存度高達 66%。

同時,越來越多的中國鐵礦從人們視野中消失。位於河北遷安的鐵礦,素有「鐵遷安」之稱。儲量豐富,且埋藏淺,易於露天開採。鐵礦石主要供京津唐鋼鐵基地。自1968年起,挖掘了不過40年的遷安水廠鐵礦,10億噸儲量所剩無幾,這個大坑,面積是方圓數公里。中國的稀有金屬較多,很多稀有金屬如鎢、稀土等儲量居世界第一。令人抱憾的是,這些工業、國防、航空領域中的「工業牙齒、工業味精」,也瀕臨殆盡。由於濫採,中國的鎢礦資源如今瀕臨枯竭。有色金屬總公司直屬的10年以下的大中型礦山有9 個,年產鎢精礦1萬噸以上,預計七八年後都將消失。

甘肅白銀,以產銅、金、銀、鋁、鉛、鋅而聞名。20世紀50年代,兩萬噸炸藥炸掉了連綿數百裡7個山頭,爆破震驚世界,由此拉開了白銀開發建設的序幕。今天,這裡的礦山已經關閉了80%。

中國還面臨著更重要的問題,就是中國的人均佔有資源數量。再大的數字,用13億作基數來除,都將得到一個很小的結果:2005年,人均煤炭可採儲量為88 噸,為世界平均值的62%;2005年,人均石油可採儲量只有1.7噸,僅為世界平均值的6.6%;2005年,人均天然氣可採儲量為1797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值的6.5%;2005年,我國的人均水資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文章最後寫道,地大物博應該退出中國課本了。中國的資源總量相對豐富,但人均絕對不足。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小青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