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封殺」粵語引方言「保衛戰」廣州人撐廣州話

 2010-07-15 06:3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8
    小字


廣州某些幼兒園和小學「封殺」粵語,只能使用普通話的規定,引發民眾反彈。(網路圖片)

近日,「微博」流傳廣州某些幼兒園和小學「殺」粵語,只能使用普通話的規定,引發民眾反彈。同時一個關於廣州電視臺播音情況的調查問卷提到是否要將廣州電視臺廣州頻道改為普通話播音,也引起人們熱議,令一些網友發起了有關「廣州人撐廣州話」的方言「保衛戰」……

據廣州日報報導,因為在越秀區執信南路小學上學的女兒粵語說得不好,廣州市民曾先生家最近爆發了一場家庭紛爭。原來,執信南路小學「要求」學生不管是上課還是課餘時間,都要講普通話,時間一長,曾先生的女兒粵語荒廢,以致在家也講普通話,這令不怎麼聽得懂普通話的祖母大發脾氣。

孫女不講粵語祖母發脾氣

曾先生是個地道的廣州人,他的女兒小雯(化名)在執信南路小學讀四年級,普通話說得很流利,但是粵語連個菜名都需要用普通話翻譯過來。小雯的祖母年紀大了,不怎麼聽得懂普通話,跟孫女溝通起來很不方便,平時就有些抱怨。

幾天前,放暑假在家的小雯想吃炸雞翅,就叫祖母去菜場買,但祖母聽不懂普通話發音的「雞翅」,最後沒買回來,祖孫倆為此鬧起了彆扭。一家人晚餐時,祖母氣不過衝著兒子兒媳大發脾氣,指責他們沒教好孩子粵語,稱「這叫忘了根本」!

曾先生後來瞭解到,今年執信南路小學極力推行普通話教育,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不僅要求學生上課要講普通話,還要求學生在課餘時間與同學們聊天、玩樂時也要講普通話,「他們的口號是,普通話是校園的語言」!

「學校專門讓環保小衛士來監督,一旦發現有學生講粵語,就會登記名字,交給老師處理。聽我女兒說,違反規定就要扣學分,被扣10分以上就不准做班幹部,還要全校點名批評。」曾先生告訴記者,女兒因為害怕被扣分,再也不敢講粵語,久而久之就不會說了。

廣州當地媒體以《同聲同氣祖孫倆竟變「雞同鴨講」》為題報導了越秀區執信南路小學「封殺」粵語一事,引起了強烈反響,很多讀者紛紛表達自己的觀點。

反對:連母語都不准講是不是太離譜?

天河區張小姐:粵語是一種文化,不會講廣州話怎麼做廣州人?在廣州的土地上怎麼能沒有廣州話?一生中還有許多機會需要講粵語,學普通話有很多途徑,無需「趕盡殺絕」。

海珠區許小姐:用廣州話可以讀通很多古詩詞,古詩詞裡面有很多押韻的地方,是改進過的普通話不能讀出來的,普通話是一種經過變化的語言,這在國內大學的課程都有講這方面的問題;用粵語讀古詩可以體現其美感。

海珠區任先生:廣州人連母語都不准講,是不是太離譜?在清朝統治的時候都沒有這麼專制,就像是「焚書坑儒」,堅決抵制學校這種做法。

海珠區彭小姐:在廣州出生的小孩粵語應該是母語,連粵語都不會講,就等同沒有根;兩種語言同等重要,「只顧普通話的生、不顧粵語的死」是不對的。

讀者羅女士:廣州話是廣州人的本土文化,粵語古就有之,在古代就是十里不同鄉,百裡不同俗。外地人來到廣州應該入鄉隨俗,粵語和普通話兩種語言都要懂,這才便於交流溝通,但強行規定說普通話不好,這樣很快令廣州話失傳了。廣州人應該保護自己的方言。

贊同:學校做法沒有錯 不應小題大做

海珠區黃先生:學校要求學生在校講普通話,其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學生好,多些學校「封殺」粵語我都贊成。

天河區吳先生:我來廣州十多年了,與廣州本地姑娘結婚生子組建了家庭,但粵語一直是我們之間溝通的障礙,我甚至為此差點產生了離婚的念頭。粵語影響了我的家庭幸福,我很討厭它。

網友「廣州的清」:我小孩也是執信南路小學的學生,學校推廣普通話沒有錯,校外並沒禁止講粵語,家長幹什麼去了,完全可以和小孩說粵語啊!教育機構推廣普通話,對廣州本土學生是好事。把一個家庭的小矛盾升級到普通話與地方話的大矛盾,是小題大做。

中立:兩種語言要同行 不要顧此失彼

天河區廖先生:應該允許兩種語言同行,沒有什麼地方只允許一種語言通行,推行普通話,也應該保留粵語。

退休老師陳姨:上課時應講普通話,課後師生或家長間的交流應自行選擇語種,不然粵語慢慢會變成歷史遺產。

媒體採訪中,家長大多有類似的想法,他們都覺得學校嚴厲「要求」孩子們在課餘不能講粵語的做法欠妥。他們希望學校既提倡孩子們在課堂講普通話,但不能禁止孩子們在課餘講粵語,畢竟雙語教學最適合孩子。

發起本土方言「保衛戰」

堅持用廣州話演繹廣州原創舞台劇的新銳導演思諾在7月10日晚登陸中山紀念堂的原創舞台劇《聽日關注痴笑演‧唱會》中也加入新鮮話題——「假如廣州話剩下N小時」,欲以本土特色吸引年輕的廣州觀眾。

思諾介紹說,《聽日關注》中的全新一幕將以嬉笑怒罵的調侃形式深入淺出地反映出粵語人保護「粵語文化」的心聲,在段落的末尾,會煽情地向觀眾發起一場捍衛粵語的「廣州話保衛戰」。

思諾感性地說,她和河東獅劇團,從2007年第一場「混醬劇」《假如生命剩下N小時》到現在,已成功上演75場次,全部為粵語演出,一些劇目演出前,廣播也會趣味地提醒在場觀眾,如果只能聽懂普通話,那可能就買錯票了!
思諾告訴媒體,也有演出商曾建議將劇目翻譯成普通話,但自己一直堅持,因為他們的劇目無論語言還是內容,均帶有濃厚的嶺南文化特色,翻譯成普通話,就失去了原本的特色。

新廣州人也應撐粵語文化

對於堅持粵語創作及演出是否會將越來越多的「新廣州人」擋在劇場之外,思諾認為,無論「廣州人」還是「新廣州人」都應該力撐粵語文化。「很多熟知混醬劇模式的觀眾都很清楚,台上台下互動一直是我們區別於傳統話劇的亮點。劇中有一段會由台上的演員跑到觀眾席問一些刁鑽的廣東方言問題,透過演員們方言上製造的笑果,達到另類理解的效果。」

近九成受訪者支持粵語

把廣州電視臺綜合頻道或新聞頻道改為以普通話為基本播音用語的節目頻道,或在其綜合頻道和新聞頻道的主時段中用普通話播出,7月5日廣州市政協的這個建議,引起民眾爭議。

從廣州市政協提案委書面和網上收到的3萬多份調查問卷反饋的意見看,參加問卷調查的人員中,廣州人佔66.3%,外地人佔33.7%;平時主要使用普通話的佔19.5%,使用廣州話的佔 80.5%;經常收看廣州臺的佔80.3%,很少看的佔19.7%;能聽懂綜合頻道粵語播音節目的佔67.1%,部分聽懂的佔23.9%,不能聽懂的佔 9%;贊成廣州電視臺綜合、新聞頻道以普通話播音的佔10.5%,贊成以粵語播音的佔89.5%;希望廣州電視臺綜合頻道維持現播音用語的佔79.5%,希望綜合頻道改為普通話播音或主要時段以普通話播音的佔20.5%。

市政協委員韓志鵬說:「我覺得,關於廣州電視臺是否應該用普通話播出的問題,最好做加法,增加一個普通話播音頻道;而不是做減法,把以前播粵語的內容都改掉。粵語畢竟是嶺南文化的載體,是廣州人的母語,廣州臺全改播普通話恐怕很多人都難以接受」。

他表示,語言是一種根,尤其對很多海外華僑來說,粵語就是他們維繫故土的根,不能砍斷。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