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青海化隆發現唃廝囉時期岩窟壁畫(組圖)

 2010-07-02 15:3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圖為此次發現的1號岩窟殘存壁畫(4月30日攝)。


圖為2號岩窟洞口及殘存壁畫(4月30日攝)。


圖為3號岩窟窟頂蓮花圖案(4月30日攝)。


在岩窟堆積土層中還發現了大量「擦擦」(身高在10厘米左右的泥塑佛像和佛塔)

考古專家於2010年4月28日至30日在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縣考察時,在5座岩窟內發現總面積大約有200平方米的古代唃廝囉時期佛教壁畫遺存。

據瞭解,處於11世紀的唃廝囉政權是吐蕃王朝後裔建立的政權。公元9世紀,隨著吐蕃王朝的崩潰,在近一個世紀內,西藏地區佛教曾全面癱瘓,許多佛教遺存,特別是佛教藝術毀滅殆盡。但處在青藏高原東北部的青海化隆地區,作為吐蕃後裔唃廝囉政權的中心之一,佛教香火不斷,成為西藏佛教再度復興的根據地之一,被譽為佛教後弘期下路弘傳的聖地,在藏傳佛教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據專家介紹,遺存由大小不一的5個岩窟點為主,殘存壁畫總面積大約有200平方米。畫面主要由釋迦牟尼、彌勒佛、千佛、供養人、蓮花及諸多表示某種佛教教義的幾何形圖案組成。壁畫上除了藏文六字真言等藏文經咒外,依稀可辨部分漢文題記。此外,在岩窟堆積土層中還發現了大量「擦擦」(身高在10厘米左右的泥塑佛像和佛塔)、藏文蝴蝶裝雕版印經和墨書西夏文殘片。

有專家認為,此次發現的岩窟壁畫與以往在西寧北山寺、互助白馬寺、尖扎金剛岩窟等青海其他地區發現的疑似唃廝囉時期的壁畫或雕塑遺蹟形成了一個證據鏈,可初步判定這批壁畫作品的年代在公元11世紀至12世紀。如果推斷準確,這些壁畫將成為藏傳佛教史上的一個重大發現,對彌補佛教後弘初期實物資料匱乏意義深遠。

「最新發現的岩窟壁畫填補了漢藏佛教藝術發展史的空白,展示了藏漢佛教藝術在唃廝囉時代或者說西夏前期可能存在的聯繫,為相關的藏漢文獻提供了圖像的證據。」謝繼勝說,此次發現的壁畫的內容仍然需要進一步討論,例如壁畫中著吐蕃裝的僧人、獨特的帽子、幾何圖案等,其中或許融入了些許後代的藝術因素。

来源:中國經濟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