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姓氏習慣受到挑戰

這對18個月大的雙胞胎幾乎分享一切——他們同樣擁有圓乎乎的臉蛋,大多數時候穿著相同顏色、相同款式的衣服。然而只有—件事例外,那就是他們的姓 氏。哥哥叫曹俊浩(音),而晚一分鐘出生的弟弟則叫楊俊宇(音)。

在北京一家銀行供職的曹健勇(音)解釋說:「當我們得知懷的是雙胞胎時,我妻子就要求其中一個孩子隨她的姓,因為她父母擔心將來沒有人 延續他們的家族姓氏。」

中國在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實施計畫生育政策,隨著那段時期出生的一代人到了生育年齡,這種做法正變得越來越普遍。

無數沒有兒子的家庭現在想方設法防止自己的家族姓氏湮沒在歷史裡。對於許多傳統觀念很深的中國人來說,他們面臨一個兩難的境地,一方面 是長久以來的慣例——孩子隨父親的姓,另一方面是延續家族姓氏的難題。

因此,越來越多家庭正在尋找互有妥協的解決方法。許多觀察人士稱這可能改變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有些人像曹先生的家庭一樣,讓孩子 姓不同的姓。在有些地方,如果夫妻雙方都沒有兄弟姐妹,那麼他們就可以生兩個孩子而不用受處罰。

但是對於那些生一個孩子就滿足的城市父母來說,一個比較流行的做法就是把父母的姓氏合在一起,組成一個兩個字的姓,也稱雙姓。

例如,北京居民唐友才(音)的妻子姓柴。他們就讓自己女兒姓唐柴。這種兩個字的姓與那些從古代傳承下來的複姓(如歐陽和司馬)並不相 同。

儘管沒有現成的官方數據,但是通過採訪中國的一些取名師發現,這種奇特的姓氏組合現在佔他們取名業務的3%至5%。

然而一些專家並不認同這種在姓氏上創新的做法,他們認為姓氏具有重要的文化意義,這類做法「經不起時間的檢驗」。

但也有專家表示贊同,認為隨父親的姓是一種家長式體制和價值觀,是一種家族文化,隨著時間推移,這種制度自然可以也應該允許改變。

一些觀察人士補充說,這種趨勢體現了男女平等。創造更多的姓氏還可以幫助解決目前在中國太多的重名問題——對於政府來說這是一個長期以 來的頭痛問題。

但是,這些有兩個字的姓的孩子長大以後有了自己的孩子怎麼辦?他們的下一代可能出現三個字或者四個字的姓?一位取名師哈哈一笑,說: 「這樣的話,中國人的名字將從此開始聽起來像外國名了。」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