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讓旅遊更煩躁

過去一週待在上海,通過世博重新認識這個城市,以及來到這個城市的許多中國人。

出發前不知道端午節在中國是公定假日,今年許多中國人包括週末在內連續五天無須上班,紛紛從各省各地來看上海世博。的確,園區內甚少看到外國人(尤其是洋人),絶大部分是中國遊客。端午節前幾天,幾乎人滿為患,平均每天遊客多達50萬人次。

儘管如此,我這趟世博自助游,單是週一(端午小長假第一天)仍看了32個展館。讀者一定嘩然。其實,這並不太難。

大部分人都把浦東A、B、C片區的國家館當作主戰場,卻忽略了浦西的D和E 片區,其實那是上海世博最特殊的展區,其中有積聚創意、由老建築改造而成的企業館,還有佔地大約15公頃的「城市最佳實踐區」。D片區的企業館都設有體驗性項目,互動性和參與性很高,讓遊客直接參與活動。全球具代表性的城市也在E片區展示各種為提高城市生活質量所做的實踐方案和實物。如果說浦東區的展館注重外表,那麼,浦西區肯定更重視內涵。

浦西園區遊客較少,大部分時間無須排隊,有些聯合館聚集幾個不同國家的展廳,讓人輕鬆地一網打盡。在蒙特利爾市展館巧遇一位為加拿大聲影技術廠家聘用的新加坡專才,他說浦西園區是滄海遺珠,也是知識寶庫。「你第一天就選擇來浦西,非常明智,浦東園區不能讓你學到什麼。」

參觀世博,必得買一本幾可亂真的「護照」。世博護照誕生於1967年蒙特利爾世博會,早期作為門票之用,後來演化成收集各國印章的手冊。有趣的是,許多中國遊客一人拿著一整疊護照,到處索印章。不過,一些展館規定每人最多只能蓋三本護照。聽說有人會拿這些護照到市面上賣,又聽說有些展館的印章被偷,有些被人弄壞,如同新加坡館外那幾張負荷不了這麼多人的彈簧床。

第二天,去了浦東區的十個國家館。我也覺得不可思議:馬來西亞館、土耳其館和很受歡迎的英國館,都只排了十分鐘,後者是在閉館前排隊,晚上的人流少很多;葡萄牙館、西班牙館和義大利館只需 20分鐘;法國館和丹麥館只花40分鐘就入場;等最久的是澳洲館(60分鐘)和瑞典館(90分鐘)。

在這裡分享一些秘訣和個人經驗。上午9點至11點高峰時段,浦東各出入口嚴重擁擠,大可選擇由浦西進入園區,或者11點後才入場,要不,你肯定會有吵架的經驗——跟排隊的人吵。

為了想拿到中國館的預約票,我在開園前抵達門口,只見人龍已有幾百米長,你推我擠,人與人之前的胸口和脊椎緊貼著。男士汗流浹背,空氣中瀰漫著酸臭味;女士扎馬尾,牽一髮而動全身,扭頭轉身都會搔弄後頭人的臉蛋。如果太早入場,就得接受魔鬼式訓練,為全天排隊熱身作準備:快跑、插隊、進攻、速戰速決,再瞄準下一個目標。

我不太習慣腰部老是給別人的手背搭著,或者有人總是有辦法從我大腿側邊找到縫隙鑽過去。上海世博人太多,秩序和禮貌都拋到腦後,多次目睹遊客在眾目睽睽下躍過欄杆、穿越排隊群眾;一家幾口無視他人睥睨眼光,蠻橫霸道公然插隊。有正義之士指責時,竟也不講道理回應辱駡。澳洲館裡,一位金髮碧眼的工作人員,受不了不管秩序蜂擁而上的遊客,收起印章,誰知引起公憤。只見他又氣憤又喪氣地用中文大喊:「要章,就排隊!排隊!」

被擠在人群中,前後人肉夾攻,喘不過氣,第一天幾乎想要發瘋狂叫。大部分遊客也習慣高分貝發聲, 對耳膜是種折磨,更是精神轟炸。

看上海世博,可謂世紀之搏,每天都在爭、搶、鬥。漸漸的,我學會「放下」。後面有人推擠,我回頭說:「你要擠過去嗎請吧。」看到健壯成年人假扮殘疾人士坐輪椅行綠色通道,當作華人的羞恥也好、競爭性也好、求生意識也好,一笑置之。這樣,好過一些。新加坡人不能以我們習慣的生活方式和邏輯思考去面對上海世博的種種現象。

在上海世博,也不見我認識的高素質、優秀的中國人。上海朋友說:「世博會原是古代農耕社會的市集活動。去世博的都是農民,看過世面、去過不同國家的中國人怎會想要去世博擠壓、排隊呢 就接受這些粗野的行為吧。」

本屆上海世博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但願游世博的遊客不只是到此一遊、拍拍照、湊湊熱鬧,而是細心品味各館呈現的內容和解說,豐富閱歷及內涵,走向文明社會。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