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民俗端午節圖

榴花照眼艾蒿香,挂符門帘飲雄黃。粽角流蘇懸彩穗,平安佑爾度端陽。

《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採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以五彩絲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周處《風土記》謂:‘角黍,人 並以新竹為筒粽。楝葉插頭,五採系臂,謂為長命縷。’宋人余靖《端午日即事》詩:‘江上何人吊屈平,但聞風俗彩舟輕。空齋無事同兒戲,學系朱絲辟五兵。’ 所謂五兵:弓、矛、戟、劍、戈;代表戰亂,系朱絲避之。後剪採為小虎,粘艾葉戴之鎮邪惡。《燕京歲時記》:‘每至端陽,閨閣中之巧者,用綾羅製成小虎及粽 子、壺盧、櫻桃、桑椹之類,以彩線穿之,懸於釵頭,或繫於小兒之背。

宋 染紅指甲

端午階前採鳳仙,小缽加礬細細研。染紅女兒纖纖指,粉白黛綠更增妍。

民間有在五月端午或七夕搗鳳仙花染紅指甲之俗。如《燕京歲時記》:‘鳳仙花即透骨草,又名指甲草。五月花開之候,閨閣兒女取而搗之,以染指甲,鮮紅透 骨,經年乃消。’再如洪亮吉《十二月詞之七》:‘七月七日侵曉妝,牛郎廟中燒股香。……君不見東家女兒結束工,染得指甲如花紅。斜簪茉莉作幡勝,鬢影過處 繞香風。

遼 射柳

端午祈雨置天棚,樂園東南柳色青。分朋賽射柔條斷,贏得神箭譽滿營。

《遼史•禮志》載:契丹族為祈雨,進行射柳活動。先置百柱天棚,後奠先帝。皇帝、親王、宰執依次射柳;敗者向勝者進酒。第二天植柳天棚東南,子弟射柳 三日。雨下,賜賞。後金代、明代皆有射柳之俗。《金史•禮志》載:射者以尊卑為序。柳枝有削白處,如在白處射斷,且騎馬接在手上者為冠軍;只斷不能接者為 次;其餘皆負。

明 飲菖蒲酒

採得菖蒲屆端陽,釀成美酒送異香。角黍蔗漿祝爾壽,何妨縱飲入醉鄉!

《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以菖蒲或鏤或屑以泛酒。’唐殷堯藩詩云:‘少年佳話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可證唐 代已飲菖蒲酒。菖蒲又稱‘劍水草’,生於水濱。製成菖蒲酒,具有性溫味辛特點。對肺胃均有益,可延年益壽。明代詩人瞿佑有《菖蒲酒》詩云:‘採得靈根傍藕 塘,只因佳節屆端陽。金刀細切傳纖手,玉 輕浮送異香。廚薦鰣魚冰作鱠,盤供角黍蔗為漿。同時節物充筵會,縱飲何妨入醉鄉。

清 挂鍾馗

終南進士舞龍泉,端午時節壁上懸。仗君辟邪殲群醜,免得鬼魅擾人間。

《事物紀原》中說:唐明皇夢小鬼喧擾,有大鬼捉小鬼食之。問為誰,對曰臣終南進士鍾馗也。因應舉不捷,觸殿階而死,誓除天下虛耗妖孽。明皇乃召吳道子 畫鍾馗像供之。後民間亦多供奉。清李福有《鍾馗圖》詩:‘面目猙獰膽氣粗,榴紅蒲碧座懸圖。仗君掃蕩麼麼枝,免使人間鬼畫符。’即描寫在端午時供鍾馗事。 《燕京歲時記》:‘每至端陽市,肆間用尺幅黃紙,蓋以朱印,或繪畫天師鍾馗之像,或繪畫五毒符咒之形,懸而售之。都人士爭相購買,粘之中門,以避祟惡。

本文留言

作者李淑芬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