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內外的網站上,有一篇題為「海外華人的無奈和煩惱」的文章,作者列舉了三類人物作為討論的切入點。海外的老人,孩子,中年人,成了作者關注的對象。經過一番論證之後,作者提出了海外華人煩惱多的觀點。
說實話,令海外華人頭痛的去留問題(海歸),以及愛國與國籍問題,一直是網路口水戰的重點大戲。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對這些問題,一直沒有明確的定論。根據我的理解,每篇相關文章的作者,不管盡多大的努力縱橫論述,都無法讓每位讀者滿意。這些話題太深刻,太沈重,太宏大,任何思考者都難免挂一露萬。能融化冰山一角的作者,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對這篇一網打盡的文章,我仔細讀了一遍。讀罷,不免有股不吐不快之感。關於海外的華裔老人,作者似乎以偏概全,僅重點強調了那些只在美國做短暫逗留的爺爺奶奶們。可以想像,這些老人通常無法用英文和它人溝通,他們每天的日常生活,幾乎就是為子女做保姆。對此,我是深有體會的。當年,我母親來美國為我照看幼兒時,我深知母親的寂寞與辛苦。所以,我理解她的歸心似箭和一去不歸。雖然如此,這並不是中國老人在美國呆不下去的絕對理由。
我們小區住著一戶三代同堂的華人家庭。這家的爺爺奶奶年過七旬,面容紅潤,身體硬朗。多年前,他們拿了綠卡,和女兒一起落戶美國。每天,他們做些簡單的家務之後,七十多歲的爺爺便帶著奶奶開車到處跑。YMCA的健身房是他們每天的必經之處。他們進進出出,忙忙碌碌,三代同堂,兩位老人絕對是樂不思蜀。此外,還有一些喜歡獨門獨戶的華裔移民老人,他們或入住美國老人院,或承租美國政府提供的廉價公寓房。這些老人週末與子女孫兒相聚,他們在異國的天倫之樂,令人格外羨慕。
關於海外華人子女的教育問題,這是個喚醒古人驚動來者的重點工程。為了孩子,很多遙望故國的遊子們,忍痛放棄誘人的海歸路,不得不在美國做默默無聞的工薪族。是啊,要想海歸,就得考慮孩子回國後的語言問題,還有如何讓孩子融入中國教育體制的問題。一想想中國孩子的大書包,再看看那些名目繁多的補習班,不知有多少海歸預備隊員只好打了退堂鼓。
其實在大人進退兩難時,海外的華人孩子也在進行著類似的獨立思考。我的堂侄九歲來美國與父母團聚。在中國生活時,他愛北京,愛天安門,更愛爺爺奶奶和他在北京西郊的小學。出國幾年來,堂侄在中國的老師和同學們,一直縈繞於他的內心揮之不去。他夢想著,終有一日他還能回國生活,還能和兒時的夥伴唱那童年的歌謠。在這樣的信念支撐下,他在心裏一直緊握著中國護照。
直到有一天,他純樸的中國夢終被一件意外事件擊破。那年回國探親時,年少的堂侄耳聞目睹了國內幹部對他父母的喝斥。他不理解在美國堂堂正正做人的父母,為什麼要被國內的那些官員們奚落諷刺。痛定思痛,回到美國之後,他對父母的第一個請求是,媽媽,我要放棄中國護照,我要加入美國籍。一個愛國少年,就這樣放棄了國籍。到底在哪裡的煩惱多,從這個孩子身上,是否值得我們成人思考?
記得八十年代看「霍元甲」電視劇時,我非常喜歡裡面的一首主題歌。這首歌的歌詞大意是,隨風遠飄,遠望前面路遙遙。人生必須奮鬥,煩惱怎會少?這段歌詞告訴咱們,煩惱是人生的必然,只要活著,煩惱就會像空氣一樣天天陪你左右。
每個人的經歷不同,看問題的角度就會不一樣。海外華人煩惱與否,肯定沒有標準答案。依愚人之見,煩惱其實是種個人行為,你煩惱,並不意味著我也一定同時煩惱。反之亦然。還有,煩惱又是種普遍現象,和居住國並沒有必然的聯繫。如果你非要說海外華人的煩惱多,國內同胞的煩惱肯定也不會少。那危樓,那毒米,那腐敗,那下崗,哪個不讓人煩呢?
總而言之,海外華人的煩惱一說,這並不是普遍現象。在美國,普通人就能擁有汽車洋房,您就知足去吧。冬天去佛羅里達海灘晒大腿,夏季在阿拉斯加游輪上蕩悠悠。您就美去吧。所以,有志出國的賢弟賢妹侄子侄女爺爺奶奶們,您還得繼續地大膽往前走。否則,新東方倒閉了,徐小平失業了,留學中介關門了,大使館門可羅雀了,越洋飛機上沒人了,那才是真正的煩惱呢。
不管身在何處,反正咱會一直記著那句歌詞:人生必須奮鬥,煩惱怎會少?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海外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