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資送孩子國外受「洋罪」 小留學生壓力過大(圖)

家長趕潮流孩子「被留學」

在近年的留學浪潮中,未成年學生出國留學的現象頗為常見,不少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未等孩子身心發育成熟即將其送到陌生的國度,還美其名曰:這都是為孩子好。然而,這些身處異國他鄉的小留學生承受各種各樣的壓力,心裏的苦楚和孤獨鮮有人知曉,因為他們對國內的家長几乎都是報喜不報憂。

記者日前採訪了幾位小留學生,瞭解他們在留學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承受的壓力。並請來留學專家為家長支招:要讓孩子留學成功有什麼奧秘?送孩子出國哪個年齡段比較合適?……

排解孤獨感,長久打電話

小卉今年18歲,為了去紐西蘭留學,她已經考了三次雅思,可是,只有高中英語(論壇)水平的她屢次考試都沒通過。考到第四次時成績總算勉強過關,可是單為了這語言關,家裡花了將近10萬元。原以為從此可以鬆口氣,沒想到更大的困難卻在後頭。到紐西蘭後,語言壓力、心理壓力、甚至是吃和住的壓力,無時無刻不向她襲來。所有壓力當中,最大的壓力是內心的孤獨感。自從遠離父母和親朋好友後,小卉為了排解內心孤獨,她頻繁地、長時間地打電話給國內過去的同學,有一次打電話竟花了將近200美元!然而即便如此,她精神上的孤寂還是沒得到解脫。有時她忍不住暗暗埋怨:為何父母忍心將自己拋到這完全陌生的世界?

另一位在美國的小留學生小田在網路上與記者交流時,說出了深藏於心的一番話,他說:「很多父母一門心思把孩子送到國外讀書,他們以為這樣的決定是正確的,但是,這種決定忽略了我們自己的想法和意願。我和身邊很多中國留學生一樣,最大的辛酸是精神上的孤寂,這不是靠錢可以解決的。」

孩子,出國留學可要堅持住,爸媽對你期望很高!

國外受委屈,報喜不報憂

與上述兩位小留學生相比,在加拿大留學的少女婷婷則真真切切地品嚐到受「洋罪」的滋味。有一次,一位當地的女同學因為一件小事看她不順眼,拿著一瓶可樂從她頭頂上往下澆,她羞怒難當,卻只能回到宿舍痛哭不止;還有一次,婷婷在超市裡打工收銀,不知出於什麼原因,一位上了年紀的白人女顧客暴跳如雷朝她大叫:「中國豬,滾回去!」遭遇類似的「洋罪」和委屈並非是奇遇或特例,實際上很多小留學生都有類似的難以啟齒的委屈。可是,當他(她)們給家裡打電話或寫信時,幾乎都是報喜不報憂,極少人向父母吐露自己的苦楚。婷婷告訴羊城晚報記者,父母為自己已經揹負了巨額的學費負擔,不應該再增加他們精神上的憂慮。而且,自己當初決定出國留學時,父母和親朋好友都備覺光彩,同學們也特別羨慕,如今怎麼好意思說自己在這裡受盡委屈、備感孤獨?

她奉勸有送子出國想法的父母們,不要冒然決定送少年人留學,因為在國外,生活和學習上的千萬重壓力極有可能造成現實和初衷「貨不對板」,不但不能在學習上實現既定目標,還有可能使小留學生自暴自棄,性格變得內向孤僻。婷婷稱:「我身邊悶悶不樂、甚至生活頹廢的小留學生實在太多了,而他們的家人基本上不瞭解情況。」

專家說法 留學最佳年齡:23至27歲

曾在加拿大留學多年的「大留學生」、華南師範大學教授周熾成歸國後就少年留學的問題寫了一本書,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批評了幾種關於少年留學的非正常現象。

有些父母看到別人的孩子出國,就覺得自己孩子還在國內讀書是低人一等;有些父母沒有慎重考慮,未經通盤籌劃就匆忙將孩子送出國,認為這很有面子……周熾成說:「青少年由於年紀偏小,生活自理能力和應付複雜局面的能力明顯不足,勉強‘被留學’結局往往不盡如人意:輕者使留學初衷不能實現,重者會導致孩子走上歧路。」

中國在上世紀經歷過4次留學潮,在對此4次留學潮進行系統研究後,周熾成發現留學的最佳年齡應為23至27歲,而低於19歲則被視為留學的不佳年齡。「歷史上留學成功的人士,絕大多數都是19歲以後才出國的,低於此年紀的留學生身心尚未發育成熟,很難獨立應付留學生活的風風雨雨」,周熾成說。

周熾成建議,如果家長執意送未滿19歲的孩子出國留學,必須至少有一方陪孩子出去。孩子到國外留學後,家長別指望孩子打工賺錢,國外對少年打工有法律上的限制,而且對一個來自異國他鄉、沒有工作經驗、語言不甚通暢的孩子來說,賺錢比學業更有可能壓垮他。所以,寄希望於孩子打工賺錢來補不足之資,這是非常不切實際的想法。他表示,上述兩種情況--父母不能陪孩子出去,或者家裡沒有足夠的錢來支付全部留學費用的,只要存在其中一種情況,家長應暫緩送孩子出國留學。周熾成最後說:「因為如果在小留學生身上的投資失敗了,所損失的不僅僅是金錢,更重要的是浪費了孩子的大好青春,甚至是讓他們美麗的夢想破滅,那是任何東西都無法彌補的。」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