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之音報導,西方消費產品在中國遭克隆(複製)已不是新鮮話題,但現在的仿冒品已經不再是粗製濫造的低端服裝衣帽,克隆者已經能夠仿冒製造高端科技產品。中國的仿冒步伐之快、技術複雜程度之高讓人驚訝。
蘋果公司的最新產品iPad延續iPhone和iPod的市場神話,面世還沒有兩個月,就賣出2百萬臺。這個新鮮的玩藝兒還沒有正式進入中國,不過,在深圳的電子市場裡,長相幾乎一樣的山寨版iPad已經擺放在櫃臺。
據報導,和其他仿冒產品一樣,它有個與被仿冒產品看起來相近的名字--iPed。在一段對這款山寨版iPad的視頻上,可看到iPed和iPad從包裝到產品外觀都驚人相似。不同之處在於iPed沒有採用蘋果的操作系統,而是運行谷歌的Android操作系統。
深圳商販iPed標價只有700元人民幣,在美國最基本版本的iPad要賣到499美元,是山寨版的近5倍。
外界對中國製造假冒商品已是見怪不怪,報導說,這股伴隨著中國幾十年經濟騰飛的仿冒風潮雖然遭到批評和壓力,但非但沒有遏制,卻是愈演愈烈、甚至在技術上也更趨複雜化。
美國傳統基金會中國經濟問題專家史劍道(DerekScissors)說,西方技術公司對於中國公司的仿冒行為非常頭痛,但又沒有什麼辦法。
他說,軟體、儀器和設備的仿冒在中國已是根深蒂固,大公司幾乎束手無策。
報導說,中國公司在仿冒、或者有時候自稱的「借鑒」方面的能力讓一些外國公司感到吃驚。2005年時,韓國LG電子集團熱銷的「巧克力」手機在進入中國前已經被仿冒品佔領了市場,結果是真貨進入中國後反而被當成假貨。
一些分析認為,從中國公司仿冒產品的能力看,說不定中國不久便會成為產品創新大國。但史劍道認為,這只會削弱中國人自我創新的動力。「如果知識產權無法得到尊重,政府制訂的推動技術上台階、以及增強國內創新能力的目標就永遠不會實現。」
- 關鍵字搜索:
- iP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