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貨幣二次緊縮 中國不應「英雄救歐」

就在中國經濟「蒜你狠」、「豆你玩」時,全球流動性卻呈現緊縮態勢。

就像中國經濟被房地產捆綁那樣,全球流動性被美元捆綁。一有風吹草動,投資者就會尋找溫暖的美元避風港。

擔心歐元前景的投資者目前聚集到美元麾下。26日有報導稱,目前歐元換美元的期權價成本已上升到2008年12月以來的最高水平,想將歐元交換成美元,投資者必須支付高於倫敦銀行同業拆借利率的溢價,這一現象是2008年底以來首次出現,標誌著市場內壓力日益增加。

全球金融危機風聲鶴唳之時,美元受到熱情的追捧,美債收益率創出新低。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產後,歐元兌美元成本最高。

中國受到傳染,銀行開始躲到債券中尋求庇護,一年期債券利率維持在低位。據悉,從5月20日開始,五大行集體從市場融入資金,連續幾天利率上漲的幅度已經超過了過去1個月的幅度。人民幣匯率跟隨美元上升,而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預期大大下降。無論是貨幣製造能力,還是外匯佔款數量,都處於下降通道。

不僅官方市場,民間借貸利率大幅上升。央行溫州中心支行的民間監測數據顯示,1~2月份當地民間借貸月利率在6‰~30‰間波動,加權平均月利率為10.99‰,但調查所得民間最高借貸利率達年率96%。借如此瘋狂的高利貸,說明某些民企已經患上資金飢渴症,不惜飲鴆止渴。

在某些資產品價格上升之時,全球貨幣毫無疑問出現了緊縮。此時中國祭出2009年人民幣信貸泡沫「救美」絕招,使中國成為泡沫集散地。

從內部市場來看,我國沒有再次出手的空間。受累於2009年的天量信貸,我國通脹週期還沒有走完,這從部分農產品價格狂漲、高端投資品市場高燒不退、房價歷經打壓依然堅挺就可見一斑。中國內部一團亂麻,既要顧及地方投融資平臺產生的不良貸款,又要面對節節上升的農產品價格,還要支付淘汰過剩產能出現的數千億元成本。

如果中國政府重演2009年救市一招,放鬆銀行信貸,可以想像,物價會漲到天上去,大蒜價格上漲到10倍,房價再次翻番,這樣的經濟體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中國提高最低工資線,建立社會保障體系,山東、江蘇、浙江等7個省先期試點建立低保、最低工資、基本養老金與物價水平相關聯動的動態調整機制,淘汰落後產能,所有這些都會加劇內部業已存在的巨大通脹壓力,根本無法承受信貸放鬆的後果。

歐美並不需要中國去救,中國無需充當吃力不討好的冤大頭。

美國成為資金集聚窪地,無論是企業債還是政府債,都很活躍,根本不存在金融危機時期的資金凍結狀況。更典型的是,美國正在大幅縮減問題資產救助計畫(TARP)的規模,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越來越漂亮。歐巴馬政府曾預測總額達7000億美元的TARP將耗費納稅人3410億美元,但現在卻稱可以削減2000億美元;5月11日,美參議院首次批准下調TARP資金上限;5月21日,美國財政部表示,由於金融和汽車部門經營狀況改善,其已將7000億美元的TARP的損失預期再度下調114億美元至1054億美元。如果美國資產價格持續上升,美國財政部與納稅人不僅不需要掏錢,還可能從2008年的投資中獲取巨大的收益。

歐洲雖然沒有美國好運,被歐債危機搞得焦頭爛額。這是硬幣的一面,另一面是實體經濟有所好轉。受惠於暢旺的出口和建築業的拉抬,德國經濟研究所表示,德國第二季的景氣可望明顯復甦,今年第二季的德國國內生產毛額可望「強勁成長0.7%」。中國為什麼要代替歐元區的核心國家德國與法國的地位,去充當南歐國家的白馬騎士呢?

全球實體經濟在復甦。5月26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在出版的半年度經濟展望報告中表示,2010年和2011年全球經濟增速將達4.6%和4.5%,高於此前預計的3.4%和3.7%的水平。

全球貨幣二次緊縮,是刺激政策退出過程中各個小泡沫破滅後的必然現象,是對以往過於寬鬆貨幣政策、歐洲超出自身能力的高福利的懲罰。其性質是良性的,與全球金融危機之時不可同日而語。

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越來越漂亮,而中國銀行的負債質量卻因為金融危機越來越糟糕。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葉檀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