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工資漲了嗎?
近日,中國全國總工會公布了一項調查結果,調查顯示:中國勞動報酬佔GDP的比重連續22年下降,22年間下降了近20個百分點,而在2005年比重就已經下降到了36.7%。通俗一點的解釋就是,相對於GDP的高增長,中國人的工資增長少的可憐。如果再考慮到房價、醫療、教育等因素,或許中國人的工資增長的幅度更小。
不妨做兩組比較。一組比較1978年和2008年的北京城鎮人口的工資和消費情況。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本文關注的是那些普普通通、依靠工資收入的北京人,而非那些達官巨富。
根據中國官方公布的數據,1978年北京市城鎮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65元,2008年則達到了24725元,也就是說,2008年每月可支配收入為二千元多一點,30年增長了近67倍。而在消費方面,1978年,北京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僅有359.9元,2008年則達到了16460元。縱向比較來看,中國人的工資消費水平確實提高了。
不過,有一點需要考慮的是,1978年中國人的房子是單位分配的,醫療是公費的,中小學是義務教育的,上大學是免費的,所以老百姓的支出多在日常生活消費方面。
到了2008年,中國的情況已是完全不同。房子是需要買的,而且房價持續攀升;在醫療方面,有國家公務員等身份的人雖然醫藥費可以繼續報銷,但是要去定點醫院,且超過一定數額,自己要承擔30%,而更廣大的老百姓只能自己花錢看病了;此外,現在的中小學雖然號稱依然是義務教育,但如果想上個好學校,擇校費是免不了的,而支付子女上大學的學費更讓不少家庭節衣縮食。所以這時候的老百姓的支出不僅僅在日常生活消費方面,還要支付房費、醫療費、教育費,這也成為當代中國人最為沈重的三大負擔。
我們再比較一下2008年北京和一個德國大城市如柏林,人均年收入24725元、月收入2000元(註:在德國按歐元計算,歐元和人民幣的比率按1:10計算)的普通人的生活狀況如何。根據我的瞭解,德國普通人的月工資在扣除稅款、保險後,拿到手裡的基本在 1500到2000歐元之間,為了與北京地區做比較,我們不妨按照2000歐元算好了。我們在北京和柏林各選取一個剛剛大學畢業、年齡在25歲左右、月收入均在2000元的單身男性來做比較。
眾所周知,在北京,房價是非常高的。單身的北京人想買房子無異是天方夜譚,自然租房是一筆重要的開銷,姑且算每月600元,租的只能是一個小單間,也可能是間地下室。此外,吃飯300元,交通費100元,其他零花錢100元,還剩900元存在銀行,當然前提是他不買衣服,不生病,不需要負擔父母,由單位購買保險。
在德國,單身的柏林人租房要600歐元,但卻是位於市中心的一室一廳、面積為50多平米的樓房;吃飯300歐元足夠,交通費100元也沒問題,零花錢200元,800元為節余。當然他不需要負擔父母(德國人沒有這個習慣),不需要負擔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等,因為這部分已經在拿到工資前扣除了。
如果這個單身的北京人和柏林人想買80平方米、位於郊區的樓房,誰會更早以自己的收入實現其目標呢?北京的房價姑且按照每平米15000元來算,柏林的房價按照每平米1000歐元計算。北京的房價是北京人月工資的7.5倍,柏林的房價是柏林人月工資的二分之一。按照中國首付比率20%計算,北京人至少需要付24萬(15000×80×20%=24),以北京人現有收入,每月扣除必要開支(剩下900元),需要24年才可實現,考慮到加薪的可能性且不算物價上漲因素,至少也要15年才能付清首付,要75年才能把房子買下來;而柏林人扣除必要開支後(剩下800元),不到2年就可以支付首付,差不多10年就可以將房子買下,如果同樣考慮加薪的可能性,那時間還會縮短。不過事實是,大部分德國人寧願租房而不願意買房,原因是自由,隨時可以搬遷。據說目前德國租房住的人比買房的要多。所以在中國產生「房奴」也就不足為奇了。
自此,可以想一想,中國人的工資真的漲了嗎?如果說GDP是加速度,那麼中國的工資增長可以說是減速度了。對此,中國老百姓也是心知肚明。前邊所提的調查表明:23.4%的職工5年未增加工資;75.2%的職工認為當前社會收入分配不公平,61%的職工認為普通勞動者收入偏低是最大的不公平。而近年來收入造成的不公平已成為中國社會動盪的一大重要原因。「工資非洲水平,生活成本歐美標準」如今已成為老百姓揶揄之語。
不久前網上流傳的《世界工資研究》的作者也指出:中國的最低年收入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5%,全球排名159位,最低工資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同樣為159位,甚至低於32個非洲國家。而中國公務員工資是最低工資的6倍,世界平均是2倍;中國國企高管的工資是最低工資的98倍,世界平均為5倍;中國行業工資差高達3000%,世界平均則是70%。作者認為造成這種現狀的一大原因是因為中國沒有工資制度,特別是國家公務員工資,每次都沒有經過人民的同意便悄悄漲薪,而這在西方國家根本是不可想像的。
儘管中國工資水平如此之低,但是稅負並不低。中國財政收入在20年裡增長了30倍,年均增長率19.5%,遠遠高於GDP的增速。但政府並沒有將這些財政收入妥善運用於國民相關的教育以及醫療事務上,中國公款消費的9000億就是一個明證。
創造財富的老百姓卻並沒有沾到GDP增長的光,究竟是誰之過呢?難道不是打著「愛人民」口號卻並非是民選的政府的問題嗎?因為不是民選,所以百姓的利益永遠要置於黨國的利益之下,所以老百姓的幸福指數如此之低。也是,一個並不真正把老百姓的福祉當回事的政府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關鍵字搜索:
-
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