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調高最低工資 各方莫衷一是

今年以來,中國11個省市先後調高最低工資後,部分地區最低工資水平已經突破每月千元關卡。不過,這個舉動對於中國的利與弊,各方持不同見解。

媒體廣泛報導,這11個省市的最低工資平均漲幅超過一成,其中六個省區超過兩成。上海、浙江和廣東三地最低工資更是突破一千元,被媒體戲稱為「千元俱樂部首批成員」。

* 畫餅充飢 勞動者得不償失*

拔高最低工資標準對中國社會和經濟究竟將產生何種影響,各方反應不一。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夏業良對美國之音表示,他認為提高最低工資將使中國原本沈重的就業市場更加不堪負荷。

他說:「在中國目前就業形勢仍然緊張的情況下,提高最低工資起到的作用不是刺激就業而是增加失業。勞動經濟學家在數十年前便指出過,實施最低工資法加劇企業解雇低技能的勞動者,而且這種現像在許多國家的歷史上已經出現過。」

夏業良表示, 保障勞動者的最低工資所得固然重要,但是在中國當前就業壓力大、社會欠穩定的狀況下,這個舉措不讓人樂觀;政府也曾經說過,保證就業就是保證穩定。提升最低工資規定如果打擊到就業,將加速不穩定。

中國獨立媒體人昝愛宗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也表示,老百姓捧上飯碗對穩定社會至關重要。中國面臨嚴重的就業問題,僅僅每年畢業的600萬大學生就讓市場難以消化,而提高最低工資上限勢必壓縮就業市場。他說:「我認為現在的關鍵問題仍然是就業問題。提高最低工資對於那些找不到工作的勞動者來說無疑是畫餅充飢。」

昝愛宗表示,提高最低工資將一方面導致資方減裁員工,另一方面可能讓他們弄虛作假虛報賬目以應付規定、矇混過關。勞動者獲得的利益可以說是得不償失。

*商界學者喜憂參半*

中國各省陸續上調最低工資之後,商界反應不一。自由電子報報導,部分企業表示,擔心加重發展負擔;有些則認為,上調最低工資標準,可以緩解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嚴重的「用工荒」,同時也將吸引大中專畢業生前往就業,使勞動力結構更加紮實。

也有學者認為,提高最低工資雖然會對雇佣雙方產生一些近期的負面影響,尤其是一些低附加值和利潤率較低的產業和低技能的勞動者,但是卻有助與推動產業升級,加快結構調整。

*世界加工廠或將消聲匿跡*

中國開始採取調高最低工資的措施也讓海外媒體開始重新評估中國這個俗稱的「世界加工廠」。泰國「世界日報」說,中國提升最低工資,使得中國「勞動力不再廉價」。

中國社科院的報告顯示,中國勞動力報酬佔GDP的比例處於低位,1990年至2005年,勞動者報酬佔GDP的比例從53.4%降低到41.4%,降低了12個百分點。中華全國總工會集體合同部部長張建國也曾表示,中國居民勞動報酬佔GDP的比重22年間下降了近20個百分點。勞動報酬佔GDP的比例處於低位。換言之,企業利潤的大幅增加,在相當程度上以職工的低收入為代價,以「勞動力報酬被低估,工資被利潤侵蝕」為代價。

經濟學者們表示,至於調高最低工資究竟將起到縮小貧富差距的作用,還是會刺激通貨膨脹則有待進一步商榷和觀察。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