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差錢的谷歌該怎樣花錢?
如果有一種機器能把現金轉換為搜索業務的增長,谷歌公司 (Google)的管理層早就在用了。但這種機器不存在,所以他們面臨著一個艱難選擇:是把現金還給股東,還是投資於增長速度更快但回報更低的業務?如果選擇後者,最好的路線將是大舉進入企業級運算領域。
很難想像有哪種業務的投資回報好過谷歌的搜索業務。這塊業務經得起競爭,可伸可縮,需要的銷售與服務支持也很有限。憑藉搜索業務,谷歌積累了一個265億美元的龐大現金池。這筆錢要用於作為核心的搜索業務,根本就用不完。
谷歌的兩難
正是由於谷歌的霸主地位,它的增長正在放慢。有一些小眾市場和區域是可以滲入的,比如手機搜索和亞洲,但它最近退出中國的事件和推出一款手機的經歷,證明搜索業務的進一步增長可能會來得比較緩慢。
而與此同時,谷歌的資產負債表看上去富得流油。從絕對數額來看,它的現金頭寸大過其他任何一家科技公司;現金在整個公司企業價值中的比例,也達到了19%。谷歌現在正處於微軟(Microsoft)六年前的處境,當時微軟承認沒有什麼好辦法來把賬簿上積累的500多億美元花出去,於是它就宣布了支付股息和回購股票的計畫。
谷歌可以把這筆現金全部當成股息來支付,這樣每股分紅就有80多美元,但科技公司不喜歡分紅。谷歌當前的收購活動也沒有花出多少錢,2009年它產生了85億美元的自由現金流,收購活動只花了1.08億美元。
谷歌可以把錢用在其他什麼地方呢?
企業級運算是再自然不過的答案。原因有二:一,谷歌已經講明的目標是「整合全球信息」,而它雖然已經駕馭了網際網路,但對公司防火 背後的那些數據還基本沒有接觸。二,企業就是有錢的地方。
谷歌已經有一個小規模、快增長的企業級業務,目的是把谷歌的消費產品──搜索、電子郵件、文檔等等──推廣到公司裡面去。這條路線是很合理的,並利用谷歌的運算架構向客戶提供基於網路的應用。
但從根本上來講,這屬於一條保守路線。它沒有瞄準公司IT 預算裡額度最大、利潤率最高的項目。考慮到谷歌在搜索業務裡取得的成就,它在企業數據收集、資料庫設計、分析和數據儲存方面可以如何作為呢?
現有數據中心公司販賣的產品對於「結構化」數據來說很好用。所謂結構化數據,從本質上講就是一些在簡單的表格軟體裡面就填得下的數據。
但對於企業每天產生的大量非結構化數據,這些產品就不那麼好對付了。任何擁有電子商務、社交網路或電信方面的公司,都會吐出大量非結構化信息,而將這類信息進行系統化,正是谷歌本來的工作。谷歌整合了史上規模最龐大的非結構化數據集合──網際網路,所以不難想見,它的某些技術是可以轉移給企業的。
瞄準企業級數據市場之所以合理,技術轉移並不是唯一的理由。瞄準這個市場,還將使谷歌能夠充分利用自己的分布式運算架構,來幫助客戶為它們的內部數據中心瘦身。
換句話說,雖然谷歌一直在嘗試爭奪微軟的地盤,如果和甲骨文(Orable)拚一拚,或許也是有道理的。
如果谷歌需要收購一些專業力量,來正式涉水企業數據中心,其實已經有大量未上市的創新型公司可以低價收購。比如Aster Data Systems、Greenplum Software和Vertica Systems,它們都是已經在非結構化數據方面展現出了實力的數據存儲公司。
要拿到企業在數據方面的更多預算,谷歌將需要做一件它的管理層一直不肯做的事情:從一家研發、散佈技術的純產品公司,轉型為一家親自出手、一對一地幫助企業解決信息問題的公司。這將需要建立一支面向企業的龐大銷售隊伍,此外還要建立實施團隊與支持團隊。利潤率和投資回報比不上谷歌的搜索業務,但這樣做也可以重現增長並使資產負債表合理化。
- 關鍵字搜索:
-
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