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小行星發現霜 可能解釋地球水分來源(圖)

 2010-04-29 14:0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根據今天發表的兩份重要研究,天文學家首次在小行星上偵測到冰和有機化合物。

這項發現強化了1項理論,就是彗星和小行星在將近40億年前左右撞擊地球,帶來水和碳基分子,而這兩者是生命的基本要素。

兩組科學家分別利用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在夏威夷(Hawaii)的紅外線望遠鏡設施(InfraredTelescope Facility),發現24 Themis小行星覆蓋著1層薄薄的霜。24 Themis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繞著太陽運行。

長久以來一直有人推測,太陽系成形後,撞擊地球的太空隕石含有結凍的水,不過這兩份發表於「自然」(Nature)科學雜誌的研究,首次提供確切的證據。

不過仍有許多謎題:在熱到足以將表層冰升華的小行星上,冰凍的水要如何存在數十億年?

研究人員解釋,唯一的可能,就是小行星內部的冰緩慢地釋放水蒸氣,持續形成霜層。

換句話說,24 Themis的礦石几乎可以確定含有超出任何人想像的水分。這個小行星直徑達200公里。

這些發現也讓岩石小行星和彗星之間的分界變得模糊。過去,岩石小行星被認為和太陽過於接近,不可能含有水分;而彗星則是幾乎由與小行星相同的物質、冰和塵土組成。

来源:法新社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