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精英稱開放是大勢所趨(組圖)

中國新聞界一些知名人士在香港出席一個國際媒體大會時表示,中國的傳媒雖然仍然面臨政府的嚴密監管和利益集團的干預,但是傳媒越來越開放是難以阻擋的趨勢。

《南方都市報》創辦人之一、在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工作過近四十年的範以錦把這種趨勢描述為中國傳媒朝開放方向的波浪式前進。


《南方都市報》創辦人之一範以錦

* 中國傳媒開放勢不可擋*

範以錦:「 媒體的開放是不可阻擋的。它主要靠兩個因素。第一是市場的力量。既然要走市場化的道路,那我肯定要把報紙辦得老百姓要看,一定要講誠信,要客觀,要公眾。第二是網路媒體的發展。儘管我們的網路也有管理,畢竟網路非常快速,推動了我們媒體的開放。」


《財經》雜誌前總編胡舒立

被西方媒體稱為中國傳媒第一號女強人的《財經》雜誌前總編胡舒立說,《財經》雜誌自從1998年開辦以來的輝煌業績跟中國傳媒的逐步開放是分不開的。

*《財經》的成功與中國傳媒發展並駕齊驅*

胡舒立說:「過去十年《財經》的成功與中國新聞專業的發展並駕齊驅。在那十年中,我們成長很快,中國報刊從業人員和整個傳媒產業也發展得很快,其中,金融領域和市場化傳媒的發展更是激動人心的快速。」

此外,上海《新民週刊》編委胡展奮和《南方都市報》編輯鄧志新等媒體精英也在會議上表示,新媒體為中國傳媒的開放和進步提供了動力。

目前在廣東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擔任院長的範以錦承認,中國傳媒的確經常受到政府的監管,許多記者採訪到的消息不能見報,但是政府越來越意識到不報導付出的代價往往會更大。他還說,一些媒體和記者的確在收取封口費,但是媒體的腐敗程度比社會總體腐敗程度低。

面對中國傳媒遇到的障礙,《財經》雜誌前總編胡舒立說,這反映了中國傳媒人員從業環境起伏不定,而她會更多地注重機會而不是挫折。她說,因為與管理層理念不同,她在去年底選擇離開《財經》雜誌,另起爐灶創建財新傳媒,但是這並不表明她無路可走,而是代表了一種新的機遇。

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主任錢剛曾經擔任《南方週末》常務副主編,後來因為報導敏感新聞被迫離職。在討論會結束前,這位資深傳媒人試圖用四句話來總結中國傳媒受到的限制和向前邁進的機遇。


港大傳媒中心主任錢剛

*對傳媒的控制也在變化*

錢剛:「 第一句話,毫無疑問,中國傳媒受到控制。第二句話,毫無疑問,中國傳媒正在變化。第三句話,請你們注意,今天中國傳媒的變化仍然受到控制。第四句話,今天,中國傳媒的控制也在變化。 」

錢剛的總結立即引來在場中國傳媒從業者和來自世界各地新聞工作者和學者的熱烈鼓掌和喝采, 也給他們增添了對中國傳媒發展的希望。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