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局動盪 泰國人無心過年

每年4月 13-15號是一年一度的泰歷新年,也叫「宋干節」,對於重視新年程度不亞於任何國家的泰國人來說,已經有兩年沒有過好「宋干節」了。連續多年的政治動盪,影響到泰國人過年的心情與氣氛,甚至給整個泰國社會的思想、經濟和文化帶來了一次次深刻的撞擊。

去年宋干節發生的系列騷亂事件讓人記憶猶新,「紅衫軍」攪黃了東盟對話夥伴國家領導人峰會,後在曼谷製造系列騷亂,幾天後被阿披實政府調動軍隊給予平息。

事隔近一年,今年3月12號,以維拉、納塔武、扎度蓬為首的「紅衫軍」原批領導人,再次召集人馬,發動大規模反政府集會。自3月14號以來,數萬名 「紅衫軍」長期駐紮在曼谷繁華橋(攀發橋)一帶,一再要求現任總理阿披實解散國會,重新舉行大選。

「紅衫軍」此次捲土重來,策划行動時更多了些理智,集會者佔據繁華橋天天抗議,潑血爭取輿論關注,幾乎每晚聆聽他信從海外傳來的政治演講,每週末舉行一次大規模示威遊行,掀起一波又一波示威高潮。跟去年相比,「紅衫軍」似乎是汲取了去年主張暴力而導致局面失控的教訓,因此特別注重爭取民意支持,幾名主要領導人始終對外宣稱:這是一場和平集會。

不過,自「紅衫軍」再次集結以來,曼谷市內好幾處名人宅邸、私人寫字樓乃至公共場地,接二連三地發生恐嚇性爆炸案,一個月來,警方毫無線索可查。按照「紅衫軍」的說法,這是政府方面刻意製造混亂局勢,目的為了讓「紅衫軍」揹黑鍋。直到4月10號傍晚發生軍民衝突,造成23人死亡,近900人受傷, 「紅衫軍」首腦仍然堅持此一說法。

與之相反,泰國法政大學一名教授分析說:為能盡快推翻阿披實政府,「紅衫軍」實際上做了多手準備,一方面,集會首腦倡議民主與和平,爭取民意支持,經過多次和平示威行動,「紅衫軍」在曼谷地區原本不高的民意支持度有所提升。另一方面,「紅衫軍」不排除使用暴力,不少採訪記者、過路群眾都有過被「紅衫軍」群毆的經歷。造成「紅衫軍」言行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是「紅衫軍」內部派系眾多,關係複雜,粗略統計有軍隊派、警察派、國會議員派、街頭集會派、以及他信時代曾經執政,後被禁止參政為期5年的老牌政客派。當然,其中更多是熱愛和擁護他信的東北粉絲派。

就在「紅衫軍」在曼谷拋頭顱、灑熱血之際,2006年9月軍事政變下臺後四處流亡的泰國第23屆總理他信,不久前剛成為東歐地區黑山共和國的公民。他的前妻頗乍曼夫人和三名子女,早在3月初陸續離開泰國。作為大多數東北人民脫貧致富的希望所在,他信始終是「紅衫軍」為之奮鬥的精神領袖。這位前國家領導人多年來對操控泰國政治的巨大影響力,搞得素拉育的軍人政府和阿披實的民選政府都為之疲憊不堪。10號傍晚曼谷軍民衝突釀成20年以來泰國最大的政治傷亡事件後,泰國外交部長卡實指責他信跟「恐怖組織」有關聯,呼籲國際社會協助緝拿他信歸案。

目前,「紅衫軍」集會仍在進行,對政府的訴求不斷升級。阿披實總理堅持不妥協,但似乎也沒有有效對策。政府頒布緊急狀態令得不到有效實施,陸軍最高指揮官阿努蓬呼籲阿披實解散國會,即便阿披實動用總理的最後一張王牌---實施戒嚴令,又難保能獲得軍警的配合。按照「紅衫軍」的說法,泰國的警察是西紅柿 ---全紅,軍人則是西瓜兵---身穿綠色外皮,內瓤也是紅的。

泰國第27任總理阿披實對軍人和警察的調動權威令人置疑,總理因執法不力而備受社會輿論譴責,阿披實所屬的民主黨上週五被中央選舉委員會裁斷解散,有待仲裁委員會定案。政府執政聯盟中的其它小黨隨時可能投奔支持他信的為國黨,宋干節收假最遲18號以前,若無法解散反政府集會,形勢會對政府愈加不利,何況泰國是一個有著「軍人政變」傳統的國家,一旦政治走入死胡同,軍人常扮演「裁判」角色吹哨喊停。所以說,必須盡快找出泰國政治發展的出路,這對於阿披實來說,無疑又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