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古寺:法門寺


法門寺

法門寺位於陝西省寶雞市扶風縣城北10公里處的法門鎮,東距西安市120公里,西距寶雞市96公里。

始建於東漢末年恆靈年間,距今約有1700多年歷史,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

據說法門寺始建於北魏時期約公元499年前後,現寺內尚存的北魏千佛殘碑就是立塔建寺後不久樹立的。當時稱「阿育王寺」(或「無尤王寺」)。隋朝時,改天下佛寺為道場,阿育王寺改為「成寶寺」。唐朝是法門寺的全盛時期,它以皇家寺院落的顯赫地位,以七次開塔迎請佛骨的盛大活動,對佛教在中原大地的洪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唐初時,高祖李淵改名為「法門寺」。武德二年(619年),秦王李世民在這裡剃度僧80名入住法門寺,寶昌寺僧人惠業為法門寺第一任住持。唐朝貞觀年間,把阿育王塔改建為四級木塔。唐代宗大歷三年(786年)改稱「護國真身寶塔」。自貞觀年間起,唐王朝花費大量人力財力對法門寺進行擴建、重修工作,寺內殿堂樓閣越來越多,寶塔越來越宏麗,區域也越來越廣,最後形成了有24個院落的宏大寺院。寺內僧尼由周魏時的五百多人發展到五千多人,是「三輔」之地規模最大的寺院。

一、初建法門

史載南北朝時,法門尚未建寺,其所在地僅是一座聖塚時,常常湧現瑞氣,有時五顏六色的聖光從地下湧出,周流一方,磅礡數里,甚至於通宵更雄,達曙不散,經勘驗方知這原是阿育王供養佛舍利之地。

扶風縣法門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釋迦牟尼佛滅度後,遺體火化結成舍利。公元前三世紀,阿育王統一印度後,為弘揚佛法,將佛的舍利分成八萬四千份,使諸鬼神於南閻浮提,分送世界各國建塔供奉。中國有十九處,法門寺為第五處。公元558年,北魏皇室後裔拓跋育曾擴建,並於元魏二年(494年)首次開塔瞻禮舍利。隋文帝開皇三年(583)改稱「成實道場」,仁壽二年(602年)右內史李敏二次開塔瞻禮。

唐高祖李淵武德七年(625年)敕建並改名「法門寺」。唐貞觀年間曾三次開塔就地瞻禮舍利。原塔俗名「聖塚」,後改建成四級木塔。高宗顯慶年間修成瑰琳宮二十四院,建築極為壯觀。

二、唐代供奉

唐代200多年間,先後有高宗、武後、中宗、肅宗、德宗、憲宗、懿宗和僖宗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養佛指舍利。每次迎送聲勢浩大,朝野轟動,皇帝頂禮膜拜,等級之高,絕無僅有。據史載「三十年一開,則歲豐人和」,可平息干戈,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咸通十五年(874)正月四日,唐僖宗李儇最後一次送還佛骨時,按照佛教儀軌,將佛指舍利及數千件稀世珍寶一同封入塔下地宮,用唐密曼荼羅結壇供養。唐代諸帝篤信佛法,對舍利虔誠供養,寺院大小乘並弘,顯密圓融,使法門寺成為皇家寺院及舉世仰望的佛教聖地。佛塔被譽為「護國真身寶塔」。

據說唐中宗皇帝曾想開塔迎佛骨,但每欲臨行,總是黃塵敝日,狂風大作,每每作罷。

唐文宗時,塔上祥雲繚繞,瑞光流溢,人們以為是瑞兆,一時改法門寺為法雲寺。

三、宋明至今

宋代法門寺承襲了唐代皇家寺院之宏闊氣勢,被恢復到最大規模,當時僅二十四院之一的「浴室院」即可日浴千人。宋徽宗曾手書「皇帝佛國」四字於山門之上。金元之際,法門寺仍是關中名剎,「藏經碑」中有寺僧抄寫大藏經5000卷之記載。金人也刻「詩碑」盛讚其寺塔:「三級風檐壓魯地,九盤輪相壯秦川」。

北宋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扶風一帶暴雨成災,洪水濤天,毀稼穡、中農舍,而法門寺浴室的各處鐫器卻安然無恙,點滴未沾。

明清以後,法門寺逐漸衰落。明隆慶三年(1569),歷經數百年歷史的唐代四級木塔崩塌。明神宗萬曆七年(1579),地方紳士楊禹臣、黨萬良等捐資修塔,歷時30年建成八棱十三級磚塔,高四十七米,極為壯觀。清順治十一年(1654)因地震塔體傾斜裂縫。民國二十八年(1939)在愛國誌士朱子橋先生的主持下,完成了晚明以來最大規模的維修。文革期間,紅衛兵欲挖地開塔,良卿法師點火自焚,用自己的生命保護了塔下珍寶。

四、近代法門寺地宮的發現

1981年8月24日,寶塔半邊倒塌。1987年2月底重修寶塔。適逢四月初八佛誕日,「從地湧出多寶龕,照古騰今無與並」,在沉寂了1113年之後,2499多件大唐國寶重器,簇擁著佛祖真身指骨舍利重回人間!地宮內出土的稀世珍寶,無論在社會政治史、文化史、科技史、中外交流史、美術史等方面的研究上,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1988年,法門寺正式開放並舉辦了佛指舍利瞻禮法會。在佛龕前由監院靜一(淨一)法師主持舉行莊嚴的祈禱法事,忽然金光閃現,攝影師立即搶拍,衝出膠卷一看,「人」字形紅光將法師與其他人隔開,而且一位法師的身體上透出身後地磚的圖案,為現代科技所不解。其實修煉有素的人,當其身體被高能量物質替代時,身體往往是透明狀的,佛教界稱其為琉璃體。


半邊倒塌後的寶塔

1988年11月9日法門寺博物館對外正式開放,法門寺舉行盛大的釋迦牟尼如來真身舍利瞻禮法會,來自世界各地的十萬僧眾雲集法門,參加這一盛典。當天晚上,僧尼兩序在新建的仿明真身寶塔內舉行盛大的禮佛誦經儀式,突然之間,第三枚佛骨的靈光湧騰而起,霏霏上升,在水晶棺上空的17公分處瞬間放光,持續數秒,攝影師拍下了這一千古奇觀。


佛指舍利(真身)


佛指舍利(靈骨和影骨)

五、關於佛指舍利的故事 

據佛典記載,釋迦牟尼的弟子從其遺體灰燼中揀出1塊頭頂骨、2塊肩胛骨、4顆牙齒、1節中指指骨和眾多珠狀舍利子。唐代時,這枚指骨舍利曾被6次迎請至皇宮供奉(著名的八帝六迎,每三十年一次,據說在當時三十年是一個時代,三十年一現有送走一個不好的時代迎接一個嶄新時代的意思)。公元874年最後一次迎請供奉後,這枚舍利被密封珍藏於扶風法門寺塔下地宮,直到1987年重新面世。

地宮出土的佛指舍利(一個金骨和三個影骨),是世界上目前發現的有文獻記載和碑文證實的釋迦牟尼佛真身舍利,是佛教世界的最高聖物。

法門寺從建立到地宮的發掘都有諸多祥瑞景象,對此智者見智,仁者見仁,在諸多說法中,其中有一種說法,佛祖指骨示人,是在末世紅劫中啟迪世人的佛性,唯有正法修煉方可成正果,永得人生,無神論的教化是不可信的,佛祖指骨示人也標誌著一個舊時代即將結束,佛法洪傳的新的世紀將要開始。世人啊!珍惜吧!真善忍宇宙大法就在你們的面前。

本文留言

作者容欣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