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持續乾旱導致華中水力發電出現嚴重缺口

中國西南地區的持續乾旱導致長江三峽庫區水位過低、華中電網的正常供電難以為繼,亟需三十萬噸電煤的補充。自由亞洲電臺記者楊家岱的採訪報導

據新華社和路透社等媒體報導,世界第一大水電工程—三峽工程所在地湖北,由於中國西南地區持續乾旱,長江上游來水持續減少,水力發電出現嚴重缺口。為了保證電力的正常供應,湖北亟需補充30萬噸電煤。眾所周知,今年華中電網供電量是否充足,其利害關係非同小可,因為中國人翹首以盼的上海世博會的充足供電,就指著華中電網的支援。

中山大學自然災害專家梁必騏教授表示,用火電來替代水電是當前華中電網唯一的權宜之計:

「因為現在既然水電缺的話, 那當然只能是在煤、火電方面做一些補充,只能是這個樣子了。目前來看可能還沒有什麼特別好的辦法。」

這位專家表示,長江水位過低與西南的旱災有直接關係;而西南的旱災既是天災,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人為因素造成的:

「今年西南的大旱我認為就是因為環流的變化,環流變化今年很典型的。 因為昆明那邊很少有這種情況。一個從印度那邊來的西南氣流,這種暖濕氣流上不來,被喜馬拉雅上擋住了上不來。這樣就沒有水汽;另外一邊就是北面來的冷空氣,今年也比較怪,它的路徑很偏東, 也不到那邊去,造成西南乾旱比較嚴重。 這個從大致背景, 從自然因素來說, 我覺得是這樣的。當然這裡面實際上也會有一些人為的因素, 我知道西南地區以前那種對山林的保護啊這個方面有一些問題。它圍繞開發, 像那個把原來的一些原始森林砍伐了,種香蕉啊、種其他桉樹等。這些東西吸水比較厲害, 這個可能也是影響的一個因素。」

美國俄克拉荷馬中部大學西太平洋研究所所長李小兵教授表示,中國的能源開發、配置和供應跟不上經濟的快速發展,能源供應將會在今年春夏之交對中國部分地區的經濟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經濟發展得比較快,重點像你知道的放在技術改革、生產、提高產量、市場開發。但是對於基本建設, 能源、交通等等這些基本建設差距很大。 還在用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的供電網路,供應結構來保證九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紀的生產水平。這個情況、這個困難早晚會出現。 過去中國從能源方面結構上做了些調整,除了用水利和煤發電以外, 有些發電廠也借這個‘西氣東輸’這個便利條件在中部華中地區也建了一些天然氣電廠。但是天災人禍,不光是乾旱的問題, 而且很多地方比如現在新疆地區天然氣供應就沒有達到去年的水平, 供氣量也減少。特別像武漢這些重鎮,不光是發電,包括民用燃料等等會在今年春夏之交或者夏天會給經濟帶來一定困難。」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